近期,塞爾維亞國內局勢風雲突變,政治動蕩的陰雲籠罩著這個巴爾幹半島國家。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長子小唐納德・特朗普3月11日訪問塞爾維亞,與塞總統武契奇會面後不久,3月15日,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便爆發了針對政府的大規模示威活動,援引環球網3月16日消息,抗議者人數眾多,塞政府方面預計約有8.8萬至10.7萬人參與,英國廣播公司(BBC)則稱實際人數可能達32.5萬人,這無疑是對武契奇政府的一次重大挑戰。武契奇表示,他願意最晚在四五個月內,甚至可能三個月內與反對派達成妥協,舉行公投或選舉,以檢驗自身合法性。
小唐納德・特朗普的到訪本就備受關注,去年9月他曾訪問貝爾格萊德為父親的競選活動爭取支持,此次再度來訪,武契奇在社交平台發文稱,他們討論了塞美關係,強調了兩國政治、經濟關係及未來戰略合作的重要性。外界猜測,小唐納德・特朗普此訪很可能是美國試圖拉攏塞爾維亞的一步棋。塞爾維亞在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中位置特殊,一直尋求在中美俄歐之間維持平衡外交,以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
美國或想藉此次接觸,促使塞爾維亞在一些國際事務上向美國靠攏,改變其部分外交立場,尤其在對俄關係及與中國合作方面。幾乎與此同時,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也在3月15日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武契奇指出,兩國的抗議活動「並非巧合」,且具備「相同特徵」。這不得不讓人懷疑,背後或許有外部勢力在蓄意推動,而歐盟極有可能是這一系列顏色革命的潛在推手。
一直以來,歐盟對塞爾維亞加入歐盟設置諸多條件。塞爾維亞在外交政策上並未完全與歐盟保持一致,比如在對俄羅斯制裁問題上,塞爾維亞並未追隨歐盟腳步。歐盟委員會報告顯示,塞爾維亞僅履行了歐盟外交政策方面所有決定的51%,這成為歐盟對其不滿的一大因素。此外,塞爾維亞與俄羅斯、中國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繫,這也不符合歐盟試圖全面掌控塞爾維亞外交的意圖。歐盟希望塞爾維亞能放棄「動態平衡」外交,徹底倒向西方,成為其在巴爾幹地區的「聽話棋子」。
此次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同時爆發大規模抗議,且有相似特徵,很可能是歐盟對這兩個「不太聽話」國家的施壓策略。通過製造內部混亂,迫使兩國政府在與歐盟關係上做出更多讓步。塞爾維亞國內此次抗議活動的導火索是去年11月造成15人死亡的火車站坍塌事故,反對派藉此指責政府「腐敗無能」,煽動民眾情緒。但這背後深層次原因,是外部勢力長期滲透與國內矛盾積累的結果。
此前塞爾維亞也多次發生類似抗議,武契奇曾明確表示這是西方情報機構參與的「顏色革命」。此次面對大規模抗議,武契奇雖表示政府理解抗議者信息,願做出改變,甚至提出妥協與重新選舉,但這能否平息局勢仍未可知。塞爾維亞經濟發展依賴穩定的政治環境和外部投資,目前其與歐盟貿易合作密切,大部分投資也來自歐盟,同時中國投資也在不斷增加。
然而,政治不穩定會使投資者望而卻步,破壞經濟發展前景。在國際地緣政治博弈中,塞爾維亞若不能妥善應對此次危機,很可能被迫在外交上做出重大調整,喪失部分外交自主性,在大國博弈中淪為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