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匈牙利再次成為歐盟內部的「異見者」,公開威脅動用否決權,迫使歐盟解除對包括俄羅斯化肥巨頭維亞切斯拉夫·摩西·坎托爾在內的多名俄商人的制裁。這一舉動不僅讓歐盟的對俄制裁政策陷入危機,也讓布魯塞爾的團結神話再度破滅。
歐盟27國成員國必須一致同意,才能延長對俄制裁。如今,匈牙利擺明了立場:除非將幾名俄羅斯商人從制裁名單上剔除,否則布達佩斯將阻止這一決定獲得通過。這種公然挑戰歐盟對俄立場的行為,讓歐盟各國大為震驚,也暴露了歐盟內部在如何對待俄羅斯問題上的嚴重分歧。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一貫奉行「親俄」立場,他不僅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武器,還多次呼籲歐盟放鬆對俄經濟制裁。此次,他再度以否決權為籌碼,試圖讓歐盟讓步。這無疑是在向布魯塞爾發出一個信號:歐盟的團結在匈牙利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歐盟的對俄制裁已持續兩年,涉及約2200名個人和組織。制裁政策本應是歐盟對俄羅斯經濟施壓的關鍵手段,然而,在成員國內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這一政策的有效性正被削弱。匈牙利的強硬立場讓外界看到,歐盟內部的裂痕正在擴大,布魯塞爾根本無法在關鍵問題上保持一致。
布達佩斯的算盤顯而易見。匈牙利不僅希望為親俄商界利益代言,同時也在向歐盟發出更深層次的政治信號:匈牙利不會盲目追隨布魯塞爾的政策,而是要以自身利益為優先。在能源、貿易和經濟等多個領域,歐爾班政府一直與俄羅斯保持密切聯繫,拒絕全盤接受歐盟對俄政策。對於匈牙利而言,與俄羅斯的關係遠比迎合歐盟的「政治正確」更加重要。
歐盟對此能有何應對?短期來看,布魯塞爾可能會嘗試外交斡旋,試圖以經濟或政治利益交換匈牙利的讓步。但如果歐盟不能在內部形成強制機制,以防成員國個別施壓,未來類似的否決事件還會繼續發生,進一步削弱歐盟的外交威信。
更重要的是,匈牙利此舉給了俄羅斯可乘之機。莫斯科一直試圖利用歐洲內部的裂痕削弱制裁的影響,如今匈牙利主動「破壞團結」,正是俄羅斯樂見其成的局面。如果歐盟最終在匈牙利的壓力下做出讓步,這不僅會向俄羅斯釋放錯誤信號,也會讓歐盟的信譽受損。
隨著制裁問題的持續發酵,歐盟內部的分歧可能會愈演愈烈。面對烏克蘭戰局的不斷變化,一些國家可能會重新考慮對俄政策,而匈牙利的強硬表態也可能為其他持不同意見的國家打開突破口。如果歐盟無法拿出切實的應對方案,這場「制裁危機」恐將成為歐盟戰略決策的又一失敗案例。
匈牙利的強硬立場不僅對歐盟的對俄政策構成挑戰,也讓整個歐盟體系的穩定性受到威脅。未來,歐盟必須找到一個更加穩固的機制,以防止成員國以一己之私影響整體政策,否則,歐盟的集體決策機制將陷入更加深層次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