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各國應對特朗普貿易戰的時候,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與朋友們奇文共欣賞。
本文出自《烏克蘭真理報》,原標題《特朗普的致命弱點:歐盟和加拿大如何在「關稅戰」中予以反擊》。

乍看標題以為球長又來發鏢了,但是細看內容吧,嘿!還真有點意思!
本文開頭就先聲奪人,直指美國在新一輪貿易戰中最大的弱點是其高度國際化的超級富豪寡頭政治,這些寡頭的財富基礎來自於全球的消費者。
因此,被特朗普加征關稅威脅的各國,最好的應對之策就是對等徵稅,來一招「釜底抽薪」。
這開頭一看,江某我就倒吸一口冷氣,一起手就說寡頭,看得出這是切膚之痛產生的ptsd,倒不禁對本文生出幾分興趣。要知道,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一看到貿易戰,還在義憤填膺地要求國家對蘋果、微軟以牙還牙,不理解為什麼還不動手。
這件事上,大家居然有共識了!
(當然,共識者里不包括我,我的觀點一直是除非打擊霸王條款或配合美帝政府打貿易戰,否則反而要對美企搞「開門主義」,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儘可能讓美國的資本通過在華利益和我們統一戰線,對外稀釋美國政府的拳頭,對內給我們市場留好鯰魚。)
隨即,本文開始渲染特朗普貿易戰來者不善,各國應該拋掉幻想:
一方面是棄約不斷。在「美國優先」的旗幟下,特朗普政府已經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現在,它準備走得更遠,正在對所有多邊組織進行全面審查。
另一方面是顛覆國際貿易體系。特朗普上任不到兩周,就宣布了高額關稅: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對從中國進口的關稅徵收 10% 的關稅。上述關稅都是在已經實施的關稅之上額外加征。
此外,還宣布對所有鋼鐵和鋁進口徵收 25% 的關稅,並暗示將對汽車、藥品和計算機晶元徵收額外關稅。歐洲也會很快發現自己成為目標。
總之,烏克蘭人的判斷是:特朗普正試圖用自己的行政命令,瓦解美國在二戰後幫助建立的國際秩序。
接下來,本文打出一波數據流,論證貿易戰的嚴重後果,以及墨西哥這樣的國家,反抗也會處於劣勢。
總之一句話,無論是從經濟體量還是產業「食物鏈」,美帝都在金字塔頂端,與之一戰可是相當艱苦。
可是,本文筆鋒一轉:儘管如此,墨西哥、加拿大和歐洲仍有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就來自於本文開頭說的「高度國際化的寡頭政治」,寡頭們的市場來自於全球,全球各國政府就有了對貿易戰加以回擊的資本。
他認為自己開出的對策最簡單、也最有效:那就是對寡頭對等徵稅。特朗普對各國加多少稅,各國就對美國寡頭們加多少稅,還點名特斯拉舉例——特朗普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征多少稅,就讓馬斯克在當地的門店去納多少稅。
並且納稅成為了進入當地市場的先決條件。
烏克蘭人還將這種手段定義為是執行最低標準、遏制不平等、防止逃稅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工具。
在他們的理解中,這種徵稅將發生主要矛盾的轉化,從兩國貿易戰對壘的國家矛盾、民族主義矛盾,轉變為廣大消費者和寡頭之間的戰爭。
而且烏克蘭人認為,這種操作可以讓反擊進入「良性循環」:美國寡頭搬到哪裡去避稅都不管用了,消費市場在哪裡,對等關稅就報復到哪裡,靠搬遷至低稅收地區生產,省下來的錢最後全會被消費市場徵收回來,只要你還在賣產品,就躲不過終端銷售徵稅這一刀。
(ps:讀到這裡我的心裡咯噔一下,這是蘇聯留下的哲學老底子還沒丟掉喲~)

總之,就是把貿易戰打成迴旋鏢。
由此,本文開始升華——是到了冷靜而激進地重新思考國際經濟關係的時候了。
文章認為,最好的應對措施是建立一個嶄新的全球經濟框架,以消除稅收競爭、打擊不平等並保護我們的地球。
(ps:烏克蘭人果然很重視我們的地球!)
烏克蘭人強調:在這個全球經濟新框架下,團結起來的進口國們將能夠超越彼此的邊界,去執行稅收正義,確保美國這些跨國公司及其億萬富翁所有者,去支付他們應得的關稅份額(pay their fair share.)。
(ps:咱中國人「恭行天罰」的味道都出來了)。
文章最後以地球球長的口吻發出號召:
如果這是特朗普想要的貿易戰,墨西哥、加拿大、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消費者應該團結起來,確保馬斯克和他的寡頭同僚感受到代價。
直到收尾,他們還在念念不忘特斯拉,看來被斷星鏈折騰得不輕。
我不知道同志們看到這段話,首先想到了誰,我第一反應居然是這樣的畫面:
「既然德國人想進行殲滅戰,他們就一定會得到殲滅戰。 」
好幾個月沒有一篇文章,看得讓我如此百感交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