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俄高官的頻繁互動,兩國關係的正式恢復,也已經提上了日程。然而,還沒等雙方開始「克服矛盾」,俄方就打起了小算盤,在一件大事上,不想繼續「帶著」中國。
普京
近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公開表示,在處理烏克蘭問題時,特朗普政府「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步伐」。但他也表示,目前要在此基礎上,得出任何「經過深思熟慮」的結論,仍然為時尚早。
他強調,俄美之間的關係,長期以來積累了大量矛盾和分歧,如今,雙方還沒有正式啟動任何有實質性進展的溝通,去解決這些問題。也就是說,如今的美俄兩國,還未實現全面和解,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各項制裁措施,也並沒有放鬆。
在此之際,俄方卻打起了新的小算盤,以化解國際制裁帶來的壓力。據俄媒報道,俄方最近與伊朗,簽署了一項關於聯合生產微電子產品的備忘錄。根據協議內容,未來伊朗的微電子產品,將銷往俄羅斯市場,而俄羅斯的微電子產品,也將在伊朗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俄伊總統會面
在雙方合作的初期階段,重點將放在光刻設備的生產上,這些設備隨後將用於晶元、電信多路復用器,以及汽車感測器等多種產品的製造。負責這項交易的俄羅斯代表指出,該協議是基於兩國在無線電電子工業領域,加強合作的共同願望落實的。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儘管「某些」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但俄方認為,這種合作並沒有受到所謂「不友好國家」限制措施的影響。通過與伊朗的合作,俄羅斯不僅能夠在新興市場中,推廣自己的技術和產品,還能為本國企業,尋找更多的發展機遇。
對於俄羅斯的科技公司來說,與伊朗的合作,可能會成為他們進軍國際市場的一個突破口。據俄方分析,到2030年,俄羅斯的微電子市場規模,有望增加2.7倍,達到7800億盧布,在理想情況下,這一數字甚至可能超過1萬億盧布。
俄羅斯晶元
在這種背景下,俄伊之間的這一項目,無疑可以幫助俄羅斯實現「電子元件供應鏈的多樣化」,並為俄方提供,可以替代中國的零部件供應商。
事實上,自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和歐盟就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其中也包括限制半導體等關鍵技術的出口。這也就使得俄方不得不另闢蹊徑,尋找其他合作對象,來滿足該國的高科技產品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俄之間的科技和貿易聯繫,正不斷深化,中國更是已經成為了俄羅斯主要的半導體和電子元件供應國。截至目前,俄羅斯所進口的晶元和半導體產品中,大約89%來自中國市場。
中國晶元生產廠
不久前,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還直言,美國的半導體制裁鬧劇終將失敗,中俄兩國將攜手共創新局面,對中俄之間的科技合作,保持著高度信心。
從俄方的動作來看,他們很可能是想在這一領域,有更多的選擇權,然而,從俄伊兩國的半導體技術來分析,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恐怕並不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