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4日電 題:兩會啟幕,問答中國
中新社記者 馬學玲 袁秀月
一名大鬍子記者火了。
在3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這名來自巴西勞動者電視台的記者提問時用中文自我介紹,獲得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的點贊。
「首先為你的中文點贊,我想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一個縮影。」劉結一說。
視頻:【兩會30秒】點贊巴西記者中文!劉結一: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一個縮影來源:中國新聞網
當日的發布會現場,可謂「站無虛席」。火熱場面的背後,是外界頗為關注的兩會之問。
問答之間,中國步入2025「兩會時間」。

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兩會之問,問什麼?
一問「中國之計」。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關鍵之年的全國兩會備受矚目。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破立並舉」,頂住了壓力,增加了規模,提升了質量,各項數據飄紅,表現亮眼。
站在又一個發展節點,中國經濟的核心指標如何設定,重點領域改革如何深化,如何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這些問題備受關注。
人們期待,今年兩會釋放出更加清晰有力的經濟政策信號,為市場注入穩定力量。
問道「中國之計」,關乎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也關乎百姓冷暖的切身利益。
回首過去的一年,基礎養老金提高,房貸利率下調,直接結算範圍擴大方便異地就醫……民生改善有亮點,但仍有難點。
從孩子的「作業量」到長者的「餐食」,從增加優質醫療資源到減輕生育壓力……一系列民生之問,期待在全國兩會的議事廳里得到切實有力的回應。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平常事里,藏著「國之大者」。
二問「中國之治」。
今次兩會,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召開的一次會議。
環顧全球,一些國家和地區戰亂頻發、衝突不斷、社會撕裂,「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
許多外國記者都想在兩會上一探究竟——何為「中國之治」,何以「中國之治」?
制度,是破題之鑰、治理之基。
「中國之治」的背後,是強大的「中國之制」。
新時代,中國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重要原因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國之制」為「中國之治」提供了堅強保障。
在全球地緣政治動蕩加劇的背景下,如何以「中國之制」推進「中國之治」,用「中國之治」贏得「中國信心」,為世界貢獻更多的穩定力量和治理智慧,全球期待。
問道「中國之治」,不僅關乎中國,也關乎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