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在白宮的激烈爭吵,不僅是外交禮儀的崩塌,同時讓世界目睹了澤連斯基的魯莽和無知,以干架的姿態去求人辦事,結果註定失敗,有勇無謀,圖口舌之快,失禮缺德,充分印明了烏克蘭人民選錯了總統。澤連斯基將烏克蘭帶入了深淵。我們試從以下三方面分析澤連斯基政府的未來走向:
一、美國「斷供」威脅:烏克蘭的生存命脈被掐斷
- 被激怒的特朗普大概率會切斷「對烏軍援」。
特朗普在爭吵中直言「沒有美國的軍火,戰爭兩周內結束」,這表明美國對烏援助已從「支持」變為「施壓工具」。此前,澤連斯基拒絕簽署「礦產換援助」協議(美方要求掌控烏克蘭50%稀土收入且法律優先權凌駕烏國內法),直接觸怒特朗普政府。如今,特朗普已明確將援助與烏克蘭的「感恩」綁定,若烏方不妥協,軍事與經濟援助可能全面中斷。
2. 戰略定位的降級
美國對烏政策從「代理人戰爭」轉向「交易優先」。特朗普聲稱「歐洲支持烏克蘭遠不如美國」,實則為推卸責任並迫使歐洲接盤。而美俄近期在沙特的秘密會談,更顯示特朗普試圖繞過烏克蘭與俄直接達成協議,烏克蘭的戰略價值被邊緣化。
二、歐洲的「有限支持」:有心無力。
儘管馬克龍、圖斯克等歐洲領導人表態支持烏克蘭,但其實際能力存在兩大短板:
1. 國力有限,軍援規模不足。
歐洲對烏援助長期依賴美國主導的武器供應體系。若美國切斷衛星通信、情報共享等關鍵支持(如特朗普威脅的「掐斷衛星通信」),歐洲短期內難以填補技術空白。
2. 內部共識難成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公開支持特朗普的「和平論」,暴露歐盟內部分歧,加之各自國內因「援烏」造成經濟壓力,歐洲已經無力長期援助烏克蘭了。
三、烏克蘭的內部危機:政治合法性與戰事潰敗的雙重因素
1. 政治合法性的崩塌
澤連斯基以「戰時總統」身份暫停選舉的做法,已引發國內反對派不滿。美國白宮高層此前討論「推動烏克蘭更換領導人」,若美方公開支持反對勢力,推波助瀾,澤連斯基的執政基礎將加速瓦解。
2. 前線的軍事崩潰風險
烏軍當前高度依賴美援裝備一旦斷供,俄軍可能藉機發動大規模攻勢,屆時烏克蘭只有投鼠忌器,回天乏術了
3、可能的結局與時間線
1. 短期(3-6個月):被迫妥協或政權更迭
- 澤連斯基若簽署礦產協議,雖能暫緩美方壓力,但將引發國內民族主義反彈;
- 若堅持抵抗,美國可能通過切斷援助、支持反對派推翻譯連斯基。
2. 中期(6-12個月):俄羅斯主導的「強制和平」
美俄若達成利益交換(如承認俄對烏東控制),烏克蘭或被迫接受「朝鮮半島式」分治,澤連斯基政府淪為象徵性政權。
3. **長期(1年以上):國家解體風險**
若美歐全面撤出,烏西部親歐勢力可能尋求獨立或併入波蘭等鄰國,東部則徹底倒向俄羅斯,國家分裂難以避免。
---
*結語:演員的終幕與歷史的慣性*
澤連斯基從「戰時領袖」到「白宮棄子」的轉折,本質是弱國在大國博弈中的必然結局。他的命運已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國的冷漠、歐洲的無力、俄羅斯的野心,共同編織了一張絞殺網。這場危機的終局早以註定。(歡迎朋友一起進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