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上台後,基於「美國優先」原則,對幾乎所有對外援助項目發出長達90天的「凍結令」。近日,菲律賓官方聲稱,美方對菲3.36億美元軍事援助獲得了「豁免」。
美國是從來不做慈善的,這次為何對菲律賓「開綠燈」、給予「特殊優待」呢?這背後有著多重盤算。

目前,菲律賓是亞太地區獲得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這些援助覆蓋軍事、社會經濟發展、人道主義、教育等各個領域,其中軍事援助佔據大頭。2017年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提出所謂「印太戰略」後,對菲援助成為推進這一戰略的延伸。2024年7月,美方宣布將為菲提供5億美元軍援。這次解凍的資金,就是這筆軍援的一部分。
利用軍事援助,美方能從菲律賓獲得什麼?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這為美對菲實施跨國滲透提供了重要支撐。菲律賓早在1946年就脫離了美殖民統治,但是美國通過軍援,對菲國內長期保持影響。此外,菲律賓利用美援助採購各式武器裝備,用於增強國防能力。簡言之,軍援「硬通貨」使得美國就像一隻「無形之手」,操縱著菲軍警部門以及政界人士,以落實白宮的「旨意」。
更重要的是,美國試圖通過針對性地為菲提供軍事援助,將它打造成牽制中國的「棋子」,鼓動它在南海與中國纏鬥,以實施所謂「以海制華」戰略。這其中,借菲律賓在第一島鏈部署「堤豐」中導發射系統就是典型案例。在美方的算盤中,這麼做可以重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優勢,又能減少直接部署中導系統可能帶來的外交壓力,還能增加中國在南海維護正當權益的成本。至於會不會加劇地區軍備競賽、給地區帶來動蕩不安,並不在「美國優先」者的考慮中。

對於菲律賓來說,美國軍援滿足的只是國內部分政客的私利,犧牲的卻是菲律賓國家利益。菲現任政府將美國「南海安保承諾」當回事,在南海狐假虎威地挑釁中國,還對發展中程導彈「蠢蠢欲動」,嚴重衝擊東盟主導的地區安全架構,與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的大勢背道而馳。
最近,中國與東盟先後舉行了第31次中國-東盟高官磋商、第23次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高官會。雙方一致表示將繼續豐富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合作內涵,增進政治互信,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一致認為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支持加強對話,保持克制,妥處分歧,增進互信,維護海上局勢穩定。
2025年是東盟共同體成立10周年,也是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在地區國家維護和平發展的共同訴求面前,菲律賓「引狼入室」正讓自己淪為地區的「孤家寡人」;美國的所謂援助,終會讓菲律賓從棋子變成棄子,但攪不動南海和平穩定的大勢。歷史將證明,誰是南海的真正主人,誰只是匆匆過客。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