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的中期選舉定於5月12日舉行,為期三個月的競選期已於日前啟動。此役被被視為下屆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也將決定杜特爾特和馬科斯兩大家族的政治前途。
從公開的信息來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與副總統莎拉政治聯盟的瓦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兩者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歧。
馬科斯是典型的親美主義者,在國防、外交等方針政策上無條件迎合美國,而杜特爾特則屬於親華或民族主義者,兩者在國際關係定位與國家戰略方向上存在較大分歧,加之菲律賓政局動蕩、派系鬥爭嚴重,最終導致兩大家族的政治聯盟分崩離析。
莎拉與馬科斯撕破臉後,在馬科斯團體的授意與慫恿下,多個菲律賓公民組織、宗教領袖以及反杜特爾特勢力紛紛鬧騰,並聯合向菲律賓眾議院遞交一項彈劾申訴,指控莎拉違反憲法、貪腐行賄、背棄公眾信任,以及犯下其他嚴重罪行。
隨後,馬科斯團體在國會一唱一和,提交彈劾申訴要罷免莎拉。在菲律賓國會眾議院306名議員中,共有215人支持彈劾莎拉,遠高於該動議通過所需的三分之一門檻。
如今,這一彈劾案已移交參議院審議,只有獲得三分之二參議員支持才能通過該案。
但問題是,菲律賓國會已經進入休會期了,大概持續四個月左右,如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於中期選舉後復會,何時審理彈劾案尚不明朗。
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為,馬科斯在這時候發起彈劾,並非志在罷免莎拉,而是藉此削弱那些在中期選舉中競選參議員的杜特爾特盟友。
在此背景下,馬科斯轉而挑動南海矛盾,就是為了把激化的民族情緒轉移到杜特爾特身上,通過抹黑競爭對手的方式,為其政治團體與家族攫取利益。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原本是菲律賓在南海搭台唱戲,沒想到法國與日本也來橫插一腳,配合其演了一出蹩腳的戲碼。
據外媒報道,法國核動力航空母艦「戴高樂」號及其隨行軍艦周日抵達菲律賓,作為其印度太平洋部署的一部分,該部署被稱為「克萊蒙梭 25 號任務」。
報道稱,這是法國和菲律賓發展軍事合作與互動的一部分。「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停靠在馬尼拉西北部的蘇比克灣,這裡曾是美國海軍基地。在經過短暫的休整後,法國航母將與菲律賓軍方展開接觸,「以做好應急準備並促進地區安全」。
與此同時,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與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舉行了會談,雙方討論了包括東海和南海局勢在內的地區安全問題,就進一步深化防務關係達成共識。
會談中,雙方確認了防衛省及日本防衛產業相關人員赴菲律賓事宜,並同意啟動關於安全保障領域機密信息交換的磋商。
會談結束後,中谷元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在日益嚴峻的安全環境下,作為戰略夥伴的兩國有必要進一步加強防務合作,以維持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他表示,雙方已達成深化軍事交流合作的共識,並同意通過建立高層次戰略對話和加強信息共享以進一步促進合作。
法國與日本面對「特朗普衝擊」,自己國內都還有一大堆爛賬算不清楚,竟還有心思管南海的閑事?莫不是在它們看來,在南海跟美國保持一致,就能換來特朗普的垂青,少收它們點關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