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美官員第一階段會談2月18日在沙特利雅得結束並就解決兩國間「棘手問題」和結束俄烏衝突等達成多點共識,雙方「正向」互動頻頻。
俄羅斯雖然表達了在解決烏克蘭問題上的合作意願,但也明確反對歐洲向烏克蘭派兵,更一再強調必須從「根源」上結束衝突。
與此同時,被美國排除在和談之外並被要求在安全問題上「自己努力」的烏克蘭及其歐洲盟友更加擔心美國新政府在未來的俄烏和談中會「站在莫斯科一邊」。
考慮到華盛頓令人震驚的政策轉變給歐洲帶來的「巨大威脅」,歐洲國家不得不加緊協調立場。
在美俄會談前的2月17日和會談後的2月1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三天內先後兩次召集多位西方盟國領導人參加「緊急會議」商討對策。
但除了在反對美國把歐洲「晾」到一邊這件事上同仇敵愾,具體涉及歐洲該怎麼做時卻產生了新的分歧。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首先,一些中東歐國家對於未受法方邀請感到不滿,認為這有違歐盟傳統,不利於歐盟的團結。
斯洛伐克總統佩列格里尼2月19日表示,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作為衝突國家的鄰國卻沒有受邀參會,馬克龍的這種做法是在「分裂歐盟」。
法國《世界報》報道截圖
更棘手的,是老生常談的增加軍費問題。
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2月中旬的歐洲之行中沒有宣布任何對烏克蘭的新援助,而是明確表示「確保歐洲安全已不是美國的首要任務」,北約的歐洲成員國需要在未來對烏援助中承擔「大頭」,而這也成為特朗普政府對這個問題的基本態度。
赫格塞思還一再重複:美國「不會再容忍不平衡的盟友關係」,北約目前佔國內生產總值2%的軍費目標太低,他支持特朗普提出的將gdp的5%用于軍費的新目標。
路透社報道截圖
與此同時,有美國知情官員透露,特朗普政府已下令美國國防部和美國軍隊的高層領導制定大規模削減計劃,在未來5年內每年削減8%的國防預算。此前,特朗普甚至表示他可能會將國防開支減半。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美國想「減」,卻要求歐洲「加」,這讓後者備感焦慮。
據英國媒體報道,歐洲防務企業股票2月17日達到創紀錄的高點,因為投資者押注各國政府將不得不通過增加軍費開支來更多地擔負起維護歐洲大陸安全的責任。
不過,報道提到,雖然歐洲各國高級官員最近承諾增加軍費開支,但對於特朗普提出的佔gdp5%的新目標,目前只有波蘭接近達到。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由於經濟持續低迷導致各國財政普遍吃緊,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多國均拒絕美國提出的新軍費要求。
無法團結的歐洲國家如何應對?
而比增加軍費更敏感的,則是出兵問題。
由馬克龍召集的兩次「緊急會議」,除了繼續堅持「挺烏制俄」的老調外,沒有在派兵問題上達成什麼共識。
《基輔獨立報》:歐盟27個成員國駐歐盟大使19日就歐盟第16輪對俄制裁措施達成一致
至少從2024年2月開始,法國和英國等少數歐洲國家的領導人就一直在研究向烏克蘭派遣軍事人員的方案。
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塞佩·卡沃·德拉貢日前接受義大利《共和報》採訪時表示,不排除在解決衝突後向烏克蘭派出「得到美國方面支持的歐洲維和部隊」。
義大利《共和報》報道截圖
然而,在向烏克蘭派兵的問題上,歐洲內部特別是大國之間分歧嚴重,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均表示反對。
德國總理朔爾茨近日再次表示,現在探討派遣維和部隊的問題「時機完全不成熟」。此外,他從根本上反對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截圖
而此前,美國新政府已經明確排除了向烏克蘭派遣美軍作為潛在安全保障一部分的可能性,但並不反對歐洲在烏克蘭部署維和部隊。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援引多名西方官員的消息透露,作為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一部分,美國國務院已向歐洲各國政府發出調查問卷,要求各國就它們能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裝備、維和部隊和安全安排提出詳細方案。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另一方面,俄羅斯此前的一貫態度是,不拒絕談判,但談判必須基於當前的「領土現實」,而且「最重要的是消除衝突的根源」。
俄方曾多次警告,任何未經俄羅斯同意進入烏克蘭領土的西方所謂維和特遣隊都將成為俄方眼中的軍事目標。
俄外長拉夫羅夫2月18日在沙特與美方舉行會談後召開的記者會上強調,莫斯科堅決反對北約軍隊出現在烏克蘭。
拉夫羅夫稱,北約擴張對俄羅斯的利益和主權構成直接威脅,因此,「北約國家武裝部隊在烏克蘭的存在,即使是在歐盟旗幟下或作為國家特遣隊的一部分,對我們來說也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塔斯社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