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華早報》20日報道,加拿大亞洲和跨太平洋國際關係專家保羅·埃文斯表示,如果加拿大希望緩解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方面日益增大的施壓,「我們必須與中國進行接觸」。他告誡加拿大政府,若想擺脫困局,不如向東方尋求機會。他的建議,在關稅紛爭的硝煙中顯得格外清醒:與中國互動,或許能從根本上改善現狀。
特朗普給加拿大送上的「大禮」——25%的關稅,就像一把利刃,直接插進了加拿大那些脆弱的經濟心臟:能源、礦產、鋼鐵、鋁製品……這讓加拿大痛苦不堪。更何況,特朗普還時不時地「打個電話」,揚言要「吞併」這個「老鄰居」,甚至嘲諷總理特魯多隻配當個「美國州長」。一句話,把加拿大的自尊心揉搓得隨風飄散。
然而,加拿大的問題遠不止於此。試圖討好美國的加拿大,選擇了一條錯綜複雜的道路。為了向美國遞投名狀,他們揮舞著「中國牌」,試圖以此獲得美國點頭稱讚,殊不知,這無異於向虎求情。即使加拿大13位省長齊聚華盛頓,擺出一副團結一致的姿態,甚至跟著美國派遣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打出所謂的「自由航行」旗號,也沒能換來特朗普的「手下留情」。這樣的「表忠心」,最終換來的,只是一紙關稅和更多的羞辱。
國內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困境逼得加拿大別無選擇。特魯多政府陷入了「不進則退」的尷尬境地。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開拓多元化的經濟路線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而此刻,一直被打入「冷宮」的中國,突然成為了加拿大最感興趣的「新朋友」。
回顧過去,中加關係曾經有過一段甜美的蜜月期。在那段時間裡,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長期保持穩定的進出口交易。然而,這樣的美好光景因為特朗普的上台而破壞殆盡。加國對美國的依賴性從未如此之高,而這種依附關係,從長遠來看,對加拿大來說是一種不可承受之重。
眼下,加拿大逐漸意識到,靠美國獨佔市場,是行不通的。為了應對特朗普的強硬政策,加拿大必須調整自己的外交策略。特別是中加關係,這一選項日益清晰。埃文斯教授的建議,或許為加拿大提供了新的思路:與中國接觸,不僅是為了破解美國的關稅重壓,更是邁向發展多極化經濟戰略的一小步。
然而,加拿大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也並非撥雲見日那麼簡單。曾幾何時,加拿大順應美國的要求,對中國採取敵對態度。未來想要重啟合作,加拿大必須展現出真正的誠意和決心,不能是被美國強力施壓,才想起中國的好。誠然,經濟合作的重要性無可否認,但無原則地隨波逐流,只會讓兩國關係停留在表面,而無法深化到實質性的合作中。
另外,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對加拿大產生影響,其長期盟友歐盟與英國也對其表達了不滿。這種「霸權式」操作,正在全球範圍內引起貿易保護主義的憂慮,迫使其他國家重新評估與美國的關係以及自己的貿易戰略。在這個背景下,加拿大如果主動向中國敞開懷抱,不僅能夠有效應對美國帶來的經濟壓力,也是順勢而為,與全球經濟多元化的大勢合拍。
歸根結底,加拿大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一邊是繼續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另一邊則是擁抱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尤其是中國。如果特魯多政府果敢而明智地選擇了後者,也許我們會看到一個更新、更具活力的中加關係,一個更獨立自主的加拿大。
總而言之,加拿大的出路在於「以國家利益為中心」,而不是一味地選邊站隊。對於中國而言,保持開放與合作的態度當然重要,但在關係重塑的過程中,仍需堅持原則立場,不輕易妥協。那麼,當兩國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立足點,不只是中加關係,還有世界上的更多國家關係,都會朝著和諧共生的方向躍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