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之後,歐洲各國最擔心的情況,還是發生了。在美俄元首通話當天,歐盟聯同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英國和西班牙,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要求烏克蘭和歐洲必須參與談判。
為何歐洲國家的反應如此劇烈?主要在於特朗普的立場過於明顯。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之時,特朗普承諾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希望深化美俄合作,並邀請對方訪美。
聽到這個消息,歐洲一下子就炸開了鍋,要知道,自從俄烏衝突爆發之後,歐洲對俄發動了上萬項制裁,寧願頂著利益損失,也要響應美國的反俄主張,結果現在,美國總統一換人,歐洲三年的付出全白費了。
而且,在得到普京的積極回應之後,特朗普又打給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要求對方償還三年以來,美國為烏克蘭提供的3500億美元的援助。
美國總統特朗普
這在歐洲眼裡,無疑是種想要「結賬走人」的架勢,尤其這種重大轉向,根本就沒有跟歐洲商議過,這也令歐洲感覺到了「背叛」。在特朗普這裡,俄羅斯的利益,看起來要比歐洲更加重要。
不過,歐洲聯合起來討要說法,看似態度十分強硬,但藏在背後的恐怕是對未來的恐懼。
在多國政要表態之後,歐洲著名的親美派代表人物、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反而罕見陷入沉默,沒有第一時間作出回應。
事實上,當前美歐關係受到衝擊,她這種親美立場的政客,處境無疑是最為尷尬的。同時,這也展現出基於烏克蘭問題,美國的轉變給歐洲帶來的另一個擔憂,那就是政治風向的變化。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當前,隨著美歐關係陷入瓶頸,西方眼裡不聽美國號令,而被扣上所謂「極右翼」帽子的政黨,正在歐洲迅速崛起。
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作為德國總理熱門人選的魏德爾,她所在的黨派雖然被德國政壇孤立,但她個人的民調支持率卻是一馬當先。
此外,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拉起的「右翼聯盟」,日前剛迎來首屆峰會,就吸引了各國政要前來,參會者更是高達兩千多人,已經初具規模。
而這群右翼政客聚集起來的目的,就是顛覆歐洲淪為美國「附庸」的政治風向。
美歐關係
現在,特朗普有意推動美俄「重歸於好」,並且沒打算在談判桌上,給歐洲留位置的舉動,無疑會加深歐洲對美國的不信任。
但出於對自身的安全考慮,歐洲又離不開美國,無論最終歐盟選擇妥協,還是奮起反抗,雙方的平等關係都將會被打破。
至於澤連斯基,面對當前特朗普主導談判的事實,也只能嘗試與歐洲聯手,爭取有利條件。
只不過,就特朗普的態度來看,想要拿回領土,或者加入北約,基本是沒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