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13日訊(編輯 瀟湘)當地時間12日,印度總理莫迪已正式開啟了為期兩日的美國行,並計劃在13日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而在不少全球經貿界的人士看來,莫迪此行最大的看點,或許就將是特朗普如何對待這位其過去口中「關稅之王」國家的領導人……
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時曾將印度稱為「關稅之王」。他在第一個任期內曾多次抱怨印度對哈雷戴維森摩托車徵收的關稅,並抨擊印度對美國威士忌徵收150%的關稅。雖然印度政府後來下調了哈雷摩托車的進口關稅,但100%的高稅率仍讓哈雷無力承受,幾乎被徹底擠出了印度市場。
而如今,高舉著「對等關稅」大旗的特朗普,顯然已開始將印度作為了施壓談判的目標之一,這無疑也預示著莫迪此番赴美行程將絕對不會輕鬆。
事實上,雖然特朗普經常「胡言亂語」,但他上一任期里給印度起的「關稅之王」的綽號,倒也並不算誇張。
我們此前曾介紹過,印度可能是特朗普提出「對等關稅」 後最危險的國家之一。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美國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約為2.2%,而印度則高達12%,巴西為6.7%,越南為5.1%,歐盟國家為2.7%。
就在莫迪訪問美國的幾天前,特朗普的首席經濟學家哈西特(kevin hassett)在一次電視採訪中還曾警告稱,印度的關稅「非常高」。
德意志銀行本周的一份分析報告也顯示,如果按照狹義的對等關稅定義——即剔除其他類型的稅收或非關稅壁壘,那麼印度、越南和泰國將處於最易受衝擊的國家之列。考慮到對美貿易對這三國經濟的重要性,如果美國與這些國家的平均關稅水平相匹配,這三國受到的影響將最大。
美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2024年,印度總計向美國出口了價值約870億美元的商品,比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多出約450億美元。
目前,印度經濟增速其實已經在開始放緩。在去年的大選中,由於民眾對就業和通脹的擔憂,莫迪領導的陣營其實也已經失去了議會絕對多數的地位。
喬治城大學沃爾什外交學院印度政治學教授irfan nooruddin表示,「真正可能讓(印度經濟)陷入崩潰的就是關稅。」他將莫迪此番華盛頓之行描述為一次防禦性訪問,目的是勸說特朗普不要「輕舉妄動」。
莫迪有哪些牌能「安撫」特朗普?
很顯然,在特朗普關稅的威脅下,莫迪政府絕不會「坐以待斃」。那麼,他此次美國之行,手上又有哪些牌能夠「安撫」特朗普呢?
據悉,在莫迪此次出訪之前,印度已試圖採取行動表明,其正在尋求加強與美國的關係,並嘗試與美國開展更多合作。
本月,印度出台了一系列關稅削減措施,其中包括削減智能手機零部件關稅——這將使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製造商等製造商受益,此外,印度還削減了電動汽車電池所用材料的關稅,以及哈雷戴維森摩托車等外國摩托車的關稅。該國財政官員表示,他們正在審查其他產品系列的關稅。
除關稅領域外,印度上周還接收了由美國軍用飛機遣返的104名被驅逐的非法移民——並沒有像南美國家哥倫比亞那樣表現出任何反對姿態。當印度議員和記者向官員追問為什麼這些被驅逐者被戴著鐐銬送回時,印度官員頗為「示弱」地表示,印度致力於與美國合作阻止非法移民。
此外,購買更多「美國貨」似乎也是莫迪此行能夠打出的一張牌。特朗普此前一直非常希望長期以來依賴俄羅斯軍火的印度,能從美國購買更多軍事裝備。去年,美印兩國間達成了一項協議,印度將以30多億美元的價格從美國購買31架武裝無人機。
將兩國企業和政府聯繫在一起的美印戰略夥伴關係論壇主席mukesh aghi表示,印度還可以通過增加能源採購,來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比如轉而購買更多的美國天然氣。
當然,上述這些印度潛在的「補救」措施是否真的能令特朗普滿意,並將印度排除在「對等關稅」的目標之外,眼下還不得而知。
事實上,印度本月宣布的關稅削減措施也並非表面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在明面上,印度確實削減了關稅——這將降低其平均關稅稅率,但其又以不同的名義增加了類似的稅額,例如以農業基礎設施發展稅的名義。
此外,雖然印度也可以考慮購買更多的美國原油,但價格仍將是關鍵因素。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印度是2021年美國原油的最大出口市場。但俄烏戰爭爆發後,印度轉而大量購買了打折的俄羅斯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