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專業服務做好賽事媒體「後勤官」(主題)
亞冬會主新聞中心運行團隊全天候為媒體朋友們排憂解難(副題)
哈爾濱日報記者 於秋瑩 文/攝
亞冬會主新聞中心的媒體服務台,是新聞運行與媒體服務的樞紐,更是全球媒體人了解亞冬會的一扇窗口。田雨鑫和同事們24小時堅守在這裡,如同不知疲倦的「後勤官」,隨時準備為媒體朋友們排憂解難。從賽事信息的更新、天氣提示的發布,到班車時刻表的調整,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媒體報道的順暢,他們用細緻入微的工作,確保每一位記者都能在最佳狀態下投入工作。

田雨鑫在提示板上標註當天重點賽事。
「把當天的重點賽事用綠色熒光筆標註一下,方便媒體記者們查看」「當日天氣提示上,將哈爾濱和亞布力兩個賽區的溫度都標註一下」「把媒體班車信息更改一下,今日比賽有變化」……不到8點,主媒體中心運行團隊助理媒體運行主任田雨鑫就來到了主媒體中心服務台,開啟一天的工作。
與外國媒體的交流,是媒體服務工作中的一大挑戰。亞冬會開幕式結束當晚,一位韓國記者在凌晨時分焦急地來到服務台,詢問返回媒體村的班車信息。面對手機定位不準的問題,田雨鑫和同事們沒有絲毫猶豫,用最樸實的方法——手機搜索、翻譯軟體轉換、拍照發送,成功幫助記者解決了難題。
在主新聞中心,寬敞明亮的公共區域為媒體記者們提供了舒適的工作環境。整個主新聞中心的公共區域寬敞明亮,能容納156名記者同時工作。其中,52個工位專門分配給攝影記者,剩下的工位則提供給文字記者。不過,這裡的「公共」二字意味著包容性,不僅文字和攝影記者可以使用,持權轉播商和非持權轉播商同樣也能在此工作。「在人員較多、工位緊張的情況下,工作人員會友情提示大家合理使用空間,避免一人佔多位的情況發生。像開幕式當天,媒體工作間整個空間已經佔滿了,我們及時去協調了樓上的新聞發布廳以及對面的茶歇區,盡量保證大家在等待過程當中有一個休息的地方。」田雨鑫說。
生活服務方面,田雨鑫和同事們同樣事無巨細。媒體記者們關於在哈爾濱吃住行的各類問題,都能在這裡得到滿意的答案。從飯票購買、酒店返程,到跨賽區出行、賽事新聞資訊,再到為外籍記者提供旅遊推薦,他們將哈爾濱的城市魅力一一展現。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中央大街、防洪紀念塔、濱洲鐵路橋等景點,承載著哈爾濱的歷史文化與獨特風情,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中,成為媒體記者們了解這座城市的重要窗口。
田雨鑫的體育賽事服務之路,始於杭州亞運會。在浙江傳媒大學畢業後,田雨鑫考入了西湖區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在杭州亞運會籌備時被抽調到亞組委,正是這樣的契機讓她接觸到體育賽事。「所以在杭州亞運會之後,我轉行做了體育。」田雨鑫說,這次回到家鄉哈爾濱,參與亞冬會的籌備與服務工作,她的使命感與歸屬感更加強烈。
早在2024年1月亞冬會籌備初期,田雨鑫就已全身心投入。通過參與亞冬會,田雨鑫對家鄉有了全新的認識。「作為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指引下,哈爾濱正以亞冬會為契機,向世界展示中國速度與哈爾濱人的熱情豪爽。未來,我的家鄉必將在各個領域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田雨鑫滿懷期待地說。
來源:哈爾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