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 「斷俄網入歐網」,圖啥?

2025年02月10日19:52:16 國際 1938
波羅的海三國 「斷俄網入歐網」,圖啥? - 天天要聞波羅的海三國 「斷俄網入歐網」,圖啥? - 天天要聞

新華社報道,在切斷與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的共同電網系統後,波羅的海三國(簡稱三國)於當地時間9日成功接入歐洲電網系統。

歐洲各國表示這讓三國擺脫了對俄白兩國的能源依賴,但業界指出此舉充滿「政治動機」,對三國電力系統可靠性、區域電價或產生負面效應。

為此準備多年

9日,通過立陶宛-波蘭電網,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電力系統成功接入歐洲電網系統。

前一天,三國的電力系統與俄羅斯控制的電網被陸續切斷,隨即以「孤島模式」進行獨立運行。

從去年10月底開始,立陶宛就在首都維爾紐斯立起一座時鐘,為與俄白兩國的「斷網」和與歐洲大陸的「併網」進行倒計時。

不過,三國為此所做的準備可以追溯到更早。

蘇聯解體後,三國「脫俄入歐」勢頭明顯。三國於2004年加入歐盟,2009年開始啟動併入歐洲電網的項目。

2018年,三國同波蘭和歐盟委員會正式簽署協議,內容就是將三國電網與歐洲大陸電網連接,從而脫離「BRELL能源圈」。

「BRELL能源圈」(白俄羅斯、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被波羅的海三國認為是其「最後的蘇聯繫統」,而切斷對俄白兩國最後的能源依賴意味著在電力方面「加入歐洲大家庭」。

自2018年以來,該項目總投入近16億歐元,其中約75%的資金來自歐盟。另外,立陶宛與波蘭間還預計在2030年左右建成新的電路。

按照原本的計劃,項目將於2026年初完成。但2022年烏克蘭危機升級後,立陶宛一度向另外兩國施壓,要求將「併網」時間提前至2024年,但後者擔憂在基礎設施未準備就緒前過早「斷網」將損害電網穩定。

最終,經各方交涉,「併網」時間被提前至2025年2月。

2024年7月,三國正式向俄白兩國通告上述決定。

因各方已準備多年,與今年年初俄烏天然氣過境協議終止相比,三國此次「斷網」「併網」的過程較顯平靜。

地緣政治的產物

9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拉脫維亞總統林克維奇斯、愛沙尼亞總統卡里斯、波蘭總統杜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出席了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記者會。

他們紛紛提到,這是「歷史性時刻」,三國將能源系統「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過,愛沙尼亞國際戰略與安全中心(ICDS)指出,比起技術方面的考量,這一系列操作更多是地緣政治的產物。

俄駐歐盟外交使團8日也表示,三國此舉是「出於政治動機」。這些純粹為了追求「能源獨立」的行為將使民眾付出「昂貴代價」。

首先,三國電力系統可靠性面臨下降風險。

儘管波羅的海三國在2022年就宣布不再使用俄生產的電力,但之後仍依靠「BRELL能源圈」進行電力頻率調節,以避免停電。

此前三國採用的是IPS/UPS電網系統,該系統的電流頻率在俄羅斯進行集中控制,各方在緊急情況下可相互提供支持。

分析人士認為,維持穩定的電力供應需要一個穩定的電網頻率,與波羅的海三國自己的能力相比,依靠俄羅斯電網系統的集中控制能力長期看來更加穩定。

其次,區域電價可能出現上漲。

有分析師稱,「斷網」預計會使三國每戶每年的電力平衡成本上漲近12歐元。三國仍要依賴其他鄰國的進口電力,並且需要大幅提升能源獨立性,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俄駐歐盟外交使團進一步表示,三國的電網「轉向」還可能產生新的政治、戰略和安全漏洞,以及加劇各方的信任問題。

俄「飛地」被隔絕

對俄羅斯而言,本輪「斷網」使得俄位於立陶宛和波蘭之間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同俄主電網隔絕,只能依靠自身電力系統運轉。

去年底,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為此在加里寧格勒附近海域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以確保其電網可在「斷網」後正常運轉。

據悉,加里寧格勒近年來建設了燃氣及燃煤電廠以及浮式儲存再汽化裝置等設施。俄羅斯為其籌備工作總共花費約10.3億美元。

目前,加里寧格勒發電站的總裝機容量達到1.88吉瓦,是該地區峰值用電需求的兩倍以上,能夠保障居民的電力供應。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徐曉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可樂罐內發現塑料異物!可口可樂在美國緊急召回 - 天天要聞

可樂罐內發現塑料異物!可口可樂在美國緊急召回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和威斯康星州召回總計864箱、超1萬罐飲料產品,原因是在飲料罐內發現塑料異物。可口可樂瓶裝公司已於3月6日啟動此次召回。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將該事件列為二級召回,意味著消費者食用相關產品可能會導致暫時的健康風險。截至目前,沒有收到消費者投訴的相關報道。...
3月27日新聞早知道丨昨夜今晨·熱點不容錯過 - 天天要聞

3月27日新聞早知道丨昨夜今晨·熱點不容錯過

▶ 重磅微視頻︱留得清氣滿乾坤八項規定深刻改變中國,這是中國共產黨十二年前的徙木立信之舉。為何今年還要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狂踩謀「獨」油門的賴清德,將把台灣帶向深淵 - 天天要聞

狂踩謀「獨」油門的賴清德,將把台灣帶向深淵

在悍然拋出反和平、反交流、反民主、反人性的「賴17條」後,近段時間,賴清德在島內變本加厲製造「綠色恐怖」、禁限阻撓兩岸交流合作,鼓噪「全民皆兵」、開展「立即備戰操演」。賴清德如此狂踩謀「獨」油門,冒進暴沖,必將把台灣帶向災難深淵。
開徵碳稅,東南亞多國加速綠色發展 - 天天要聞

開徵碳稅,東南亞多國加速綠色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在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芝拉塔水庫拍攝的中企承建芝拉塔漂浮光伏項目。新華社記者 徐 欽攝據泰國《曼谷郵報》近日報道,泰國在碳稅徵收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計劃針對石油產品徵收每噸200泰銖(約合5.94美元)的碳稅。近年來,越來越多東南亞國家擬徵收碳稅。專家分析指出,東南亞多國擬征碳稅,反映了這...
困擾全球超大城市治理的共同難題,何解? - 天天要聞

困擾全球超大城市治理的共同難題,何解?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彰顯著城市治理水平,關乎廣大人民群眾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月23日,第一屆上海高校城市地理與公共交通論壇在同濟大學舉行,與會專家和青年學子圍繞城市公共交通的規劃及運營、城市地理與文化等主題展開交流研討。去年12月,上海軌道交通市域機場線開通運營。市域機場線與多條上海既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