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塗家駿
斯人已逝,風範長存。
2月6日晚,「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因病在漢去世。連日來,親朋好友、廣大網友等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深切緬懷,致敬黃老。
2月8日,黃旭華院士弔唁儀式在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舉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攝)
相守69年的妻子久久凝視不舍離去
2月8日,武漢張之洞路,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在總體樓設立弔唁現場。
步入大廳,黃旭華院士的遺像擺放在鮮花翠柏間,鮮花和綠植特別擺放成潛艇造型,「潛艇」頂部插著一面五星紅旗,仿若在海中破浪前行。輓聯「卅載嘔心研潛艇,深海蛟龍驚世界;一生矢志衛海疆,大國重器鑄功勛」是黃老一生的寫照。
2月8日,黃旭華院士弔唁儀式在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舉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攝)
上午10時許,黃旭華的妻子李世英前來告別黃旭華。她取下帽子,一遍遍整理好頭髮,三鞠躬後,向相伴69年的愛人獻上白色菊花。
「您看,我們專門把這個花做成了潛艇和海浪的造型。」工作人員介紹。李世英眼含熱淚,輕聲說道:「他一定喜歡,他一定會滿意的。」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弔唁現場,在《送別》的旋律中,李世英久久凝視著愛人的照片,默默擦淚,不舍離去。
黃旭華與李世英於1956年喜結連理,至今相知相守69年。黃旭華投身核潛艇研製的幾十年間,兩人聚少離多,李世英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裡的大事小情。
李世英曾說:「我理解他的工作性質。黨派他去哪裡,他就需要去哪裡,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我們努力成為頂天立地中國好少年」
武漢市武昌區中山路小學師生悼念黃旭華院士。(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王琰 攝)
「黃爺爺,您一路走好!」一大早,一群小學生手持白菊來到弔唁現場,他們來自武漢市武昌區中山路小學。
作為全國唯一一所黃旭華院士科技教育中心,中山路小學一直受到黃旭華的關心和幫助。2024年3月,黃旭華為孩子們題詞:「祝中山路小學科技原創啟蒙教育,成就頂天立地中國好少年。」
中心成立兩年多來,該校連續開展了五期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和一線國防科研工作者面對面。中山路小學德育副校長柳麗說:「這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科技報國的種子。我們將繼續傳承功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不斷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實踐,保護好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慾,五育並舉,不辜負黃院士對學校的關愛與期待。」
武漢市武昌區中山路小學師生悼念黃旭華院士。(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王琰 攝)
「我要以黃爺爺為榜樣,好好學習、不懈奮鬥,努力成為頂天立地中國好少年。」中山路小學紫都一分校六(2)班學生張左兮說。
連日來,湖北日報連續推出《祖國不會忘記!總書記與黃旭華的三次握手》等多篇報道,在湖北日報客戶端、湖北日報微信公眾號等平台發布後,引發強烈反響,不少網友深情留言。
網路「自由詩」留言:「用青春潛入山河,把光輝融進祖國,祖國的山知道你,江河知道你,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
網友「聽楓者(江)」留言:「共和國脊樑、民族的驕傲,國人的楷模、永遠的英雄!黃老精神永恆,永遠的豐碑!」
網友「范老師189」留言:「黃旭華埋頭苦幹的人生,正是中國核潛艇人不懈奮鬥的縮影,他們是騎鯨蹈海的無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