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
1月26日,日本34歲男子鈴木悠司拉著人力車抵達非洲大陸最南端的開普敦,結束了從肯亞到南非6000多公里的非洲拉車之旅。這個拉車走遍世界的壯舉,他已經堅持了9年。
去年7月1日,昵稱「阿甘」的鈴木悠司拉著人力車從肯亞首都內羅畢出發。一路途經坦尚尼亞、尚比亞、波札那和納米比亞,最後抵達南非開普敦。他在終點向支持者致謝:「沒有你們,我不可能成功。我(拉著人力車)跑步是為了好玩。我已經旅行了9年,我從你們那兒汲取力量,也回饋給你們力量。這就是我的生活。」

1月26日,來自日本的鈴木悠司(右)抵達位於南非開普敦的旅途終點後與一名男子合影。 新華社
2016年,鈴木悠司拉著超過100公斤重的人力車,腳穿日式厚底短襪,開始走遍世界的拉車之旅,還在社交媒體上記錄行程。9年來,他先是在2016年至2017年拉著人力車從中國走到印度,接著在2017年拉車在歐洲大陸走了2500公里,2022年至2023年又拉車在美國走了5100公里。
鈴木悠司這次非洲之旅的節奏不快,每天走四五十公里,然後休息一兩天,再開始下一段行程。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生命其實很短暫,他只是想享受人生。他在非洲收穫了不少「粉絲」:來自開普敦的社會活動家麥凱在南非薩爾達尼亞灣歡迎鈴木悠司,稱他「善良、友好、腳踏實地」,這趟旅途「鼓舞人心」;南非廚師馬修·德賴登在社交媒體上關注了鈴木悠司,並在他抵達韋爾德里夫後為其送上一份糖醋雞肉面,這讓鈴木悠司想起了家鄉的味道。他一路上還領略了非洲的自然風光,「這裡的大海很美,落日也很震撼,我還第一次見到了野生海獅」。

1月26日,來自日本的鈴木悠司行進在通向南非開普敦市中心的公路上。 新華社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人力車源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後來被法國人引入中國上海的租界。因為當時的上海法租界要求人力車統一塗裝黃色,因此在中國得名「黃包車」。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那個汽車尚不發達的時代,人力車是亞洲很多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如今,日本東京淺草地區還有用於旅遊觀光的人力車,很多人前往淺草時會乘坐人力車「打卡」景點。而且,如今拉車人隊伍里還出現了不少女性面孔。東京人力車公司社長西尾龍太介紹說,他們公司目前有約100名拉車人,其中女性約佔三成。他們身著統一服飾,腳上穿著日式厚底短襪,還會承擔部分導遊職能,會說外語或擁有豐富的景點知識儲備,拉車時向遊客「科普」當地人才知道的景點和文化風俗,拉車人也成了東京淺草地區的一道風景線。
拉車人不僅由公司統一管理,上崗前還需要經過長達數月、20到100次的培訓。這些培訓並不簡單,內容包括如何在不同路況下平穩拉車、如何與遊客互動、如何提供優質服務等。日本廣播協會(NHK)在一則報道中提到,參加培訓的人中只有約兩成能順利通過。

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年輕人願意從事這個行業,畢竟這是一份高薪工作。NHK報道稱,兩人乘車10分鐘的價格為5000日元(約合240元人民幣),60分鐘的價格為2萬日元(約合960元人民幣),公司的「銷冠」每月能拿到超過100萬日元(約合4.8萬元人民幣)的收入。曾月入127萬日元(約合6.1萬元人民幣)的原田優一郎說,他剛到淺草地區拉車時只會說「hello」和「yes」,現在已經會說中文、英語、韓語、印尼語等五種語言。除了車拉得好,原田優一郎還充分利用休息時間學習各種關於淺草文化的內容,很多顧客因其服務周到、坐車體驗好而成為他的「回頭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