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施壓與門羅主義:美國大打巴拿馬運河牌有何盤算和失策

2025年02月08日09:00:41 國際 8565

據央視新聞報道,巴拿馬總統穆利諾2月6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美國國務院日前有關美國政府船隻可以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聲明「完全錯誤且不可接受」。

穆利諾說,巴拿馬不會接受基於錯誤信息的外交政策,不會在謊言和錯誤信息的基礎上處理與美國的雙邊關係。他表示,堅決反對美國國務院的聲明,並要求美國政府予以糾正。

極限施壓與門羅主義:美國大打巴拿馬運河牌有何盤算和失策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2025年1月31日,巴拿馬運河風光。

此前,美國國務院5日在社交平台上稱,美國政府船隻現在可以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這將為美國政府每年節省數百萬美元。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同日發表聲明,否認了美國務院的這一說法。

據《華爾街日報》1月9日報道,根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規定,所有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船隻都要繳納費用,收費標準根據船舶的大小和類型而定。運河管理局局長莫拉萊斯表示,唯一的例外是,根據1977年美國同意將運河歸還巴拿馬時簽署的中立條約,美國軍艦享有運河優先通行權。

這是近期美國與巴拿馬圍繞巴拿馬運河進行博弈的最新場景。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在特朗普政府看來,巴拿馬運河是美國與中國在拉美地區博弈的重要戰略支點,特朗普並不是真正要「收回」巴拿馬運河,而是將其作為與巴拿馬政府談判和施壓的策略與手段,「這才是他的真實目的。」

郭存海表示:「近期圍繞巴拿馬運河的一系列事件,包括(美國)要求為美國船隻提供更優惠、甚至免費通過的待遇,以及遏制中國、減少巴拿馬對中國投資和貿易的接納,很多都是不可能執行的。」

美國乖張態度背後的「後院」邏輯

2月1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開始訪問巴拿馬。訪問期間,他與巴拿馬總統穆利諾舉行會晤並前往巴拿馬運河區。報道稱,在兩人的閉門會談中,魯比奧與穆利諾圍繞擴大移民和打擊毒品走私領域合作、增加美國對巴拿馬投資以及遏制中國在巴拿馬的影響力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來多次指責巴拿馬政府將巴拿馬運河的運營權交給中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稱,魯比奧與穆利諾會面時說,當前現狀不可接受,如果巴拿馬政府不做出任何改變,美國將採取必要措施,捍衛美國在巴拿馬運河條約下的權利。

對於美國方面的無端指責,中國近期做出一系列駁斥。據新華社報道,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月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一貫尊重巴拿馬對運河的主權,承認運河作為永久中立國際水道的地位。「中方尊重巴拿馬政府對運河的管理運營,從不插手運河事務。」

2月3日,中國駐巴拿馬大使徐學淵在巴當地報紙《星報》上發文闡明,中國基於平等、尊重、互利原則發展同巴拿馬的關係,尊重運河永久中立。文章還指出,對運河構成威脅的是美國,並寫道:「在國際社會中,所有國家一律平等,都有自主發展外交關係的權力,誰也沒有資格對他國頤指氣使,發號施令。美國要創造美洲的黃金時代,首先得尊重其他國家,問一問拉美人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華爾街日報》援引不願具名的巴拿馬和美國軍方官員的話稱,「中國設施並不代表軍事威脅,不會侵犯運河的中立性,甚至不表明巴拿馬受到北京的影響。」

郭存海認為,特朗普政府不斷炒作巴拿馬運河問題,一方面是為了迎合美國國內長期存在的反對將巴拿馬運河歸還給巴拿馬、希望美國繼續在巴拿馬擁有特權的聲音,「巴拿馬運河是美軍(從大西洋地區)進入亞太、東南亞等的重要路徑」;另一方面,美國現在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拉丁美洲也成為中美博弈的前沿陣地,而巴拿馬運河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支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對澎湃新聞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表態看似乖張、甚至瘋狂,但其核心理念仍延續了美國在拉美問題上的基本邏輯,「簡單來說就是作為我的後院,我要控制拉美的資源和利益、防止拉美對美威脅的因素(移民、毒品、犯罪等)、防止拉美內部出現反美政權、阻礙外部力量介入拉美。他宣稱要收回對巴拿馬運河區的控制,這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刁大明表示,「但這種漫天要價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最大化的目標,(那就是)我拿不回控制權,但我會要求你不讓誰介入。」

「未來4年,恐怕他就要用這種方式不斷強化美國在周邊的控制力或者影響。」刁大明表示。

極限施壓與門羅主義:美國大打巴拿馬運河牌有何盤算和失策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2025年2月4日,巴拿馬巴拿馬城,一艘貨輪從太平洋側駛入巴拿馬運河。

美國「極限施壓」傳遞出什麼信號?

2月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記者提問,巴拿馬宣布將退出與中國簽署的「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並已按要求提前90天通知中方。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發言人認為巴拿馬此舉是受美國施壓的影響嗎?林劍表示,中方對美國通過施壓脅迫的手段,抹黑、破壞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行徑表示堅決反對,對巴方表示不再續簽諒解備忘錄深表遺憾。近年,中巴兩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不斷造福兩國人民。希望巴方從雙邊關係的大局和兩國人民的長遠利益出發,排除外來干擾,做出正確決定。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2024年8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長期保持巴拿馬科隆自貿區最大商品供應國和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地位。2023財年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貨物中,來自中國的貨物有2500多萬噸,運往中國的貨物有3900多萬噸,總計超過6400萬噸,佔比達22.7%。

郭存海表示,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倡議可能給地區國家造成示範效應和心理影響,但其他一些拉美國家是否會跟隨巴拿馬的腳步,特別是阿根廷這樣的拉美大國會不會跟隨,「目前來看可能性大概率還是比較低的」,但仍需要進一步觀察。

另據《南華早報》4日報道,巴拿馬法院正在審理一起有關中國香港公司運營巴拿馬運河附近港口的案件。林劍5日對此表示,「巴拿馬是國際投資匯聚之地,歷來以良好的法治和透明的營商環境聞名於世,相信會為包括中國香港特區企業在內的各國、各地區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

郭存海表示,作為右翼的穆利諾政府本就與特朗普和美國的關係比較好,在美國的壓力下,巴拿馬作為美國的盟友可能會首先按照美國的要求抑制中國的投資、減少對華貿易,這種情況下「傳達出的信號是不好的」。

巴拿馬民間社團聯盟citizens』 pole of panamá日前發表聲明,譴責任何可能的外國干預,重申巴拿馬對運河的主權,反對美國對巴拿馬採取任何干涉行動。聲明中寫道:「巴拿馬絕不能再遭受以美國利益為幌子的不公正軍事或經濟侵略的後果。」

刁大明表示,美國政府的做法,將所謂的美國對華戰略競爭進一步延續到拉美地區。「這意味著會打亂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與拉美國家正常開展的互動,中拉雙方開展的雙邊或多邊合作、一些既定的議程可能會受阻。」他表示,「無論是政府間的合作與投資,還是長期的規劃、市場化的合作,乃至民間交流都可能會面對一些挑戰。」

2月7日,就魯比奧訪問有關拉美國家時發表的涉及中拉合作、巴拿馬運河、共建「一帶一路」等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美方有關不實言論充斥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蓄意挑撥中國同有關拉美國家關係。中拉之間相向而行、加強合作的大勢不可逆轉。美方干擾中拉正常交流合作不得人心,終將徒勞。

「門羅主義」從未離開

在兩位專家看來,魯比奧將巴拿馬選為自己首次出訪的首站,不但具有現實戰略意義,也是對巴美兩國歷史糾葛的「call back(呼應)」。

1912年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諾克斯將自己的第一次出訪選定為拉美地區,首站就是當時被美國控制的巴拿馬。1914年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後,根據1903年與巴拿馬政府達成的《美巴條約》,美國獲得了管轄巴拿馬運河區及其防禦設施的權利。直到1977年,美國卡特政府才同意將巴拿馬運河區的主權與運河區管理權交還給巴拿馬。1999年12月,美國正式將巴拿馬運河移交給巴拿馬政府。

刁大明表示,魯比奧以國務卿身份將首訪首站定在巴拿馬,展現了強烈的「歷史對比」,「讓人感覺美國好像又回到了(20世紀10年代)那樣一個時代」;也通過歷史對比表現出了美國對拉美國家、或者說是中美洲國家的心態,「魯比奧作為拉美裔,也希望在國務卿任內進一步強化美國對拉美的控制。」他表示,在巴拿馬議題上,特朗普政府體現出了「歷史遺產導向」的驅動,就是「在版圖意義上擴張國土或者擴張美國的控制範圍」,包括巴拿馬、格陵蘭、加拿大甚至是最新提到的加沙地帶。

郭存海表示,巴拿馬在特朗普政府的目前重點關注的幾個事項中都佔有不小的分量。「美國在拉美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兩件事:安全(移民和毒品)和經濟。」他表示,「巴拿馬是南美移民前往美國的跳板,巴拿馬也是一個美元化國家,巴拿馬運河還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利益。所以美國發出這些聲音,既有美國國內自己的考慮,也有跟中國競爭的考慮。」

《華爾街日報》2日報道稱,特朗普威脅可能奪取巴拿馬運河的言論,在巴拿馬國內激起了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巴拿馬人崇敬在1964年因反對美國控制運河區而爆發的騷亂中被美軍殺害的巴拿馬人,也讓人回想起1989年12月美國入侵巴拿馬的情景,當時有500多名巴拿馬人和23名美國士兵喪生。」在魯比奧訪問巴拿馬期間,巴拿馬舉行了大規模反美抗議活動。

刁大明表示,過去100多年裡,「『門羅主義』從來沒有離開過華盛頓,沒有離開過白宮橢圓辦公室。」他認為,面對美國的強大壓力,拉美國家確實「選擇餘地有限」,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拉美地區作為一個整體,長期以來一直有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持續發展,希望擺脫美國束縛,希望有一個更加平等有序、有更多話語權的國際秩序的意願,拉美國家也希望更多地基於這種意願強化與中國的合作,中國與拉美的合作,「短期內會有變化,但不會影響大的趨勢。」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從協調到脅迫: 蘇伊士運河危機中的美國與英國 - 天天要聞

從協調到脅迫: 蘇伊士運河危機中的美國與英國

中圖分類號:K387;D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451(2018)04-0089-1020世紀50年代初期,埃及政府謀求實現國家主權的全面獨立,擺脫英國的軍事佔領,堅決要求英軍全部撤出蘇伊士運河基地。然而,英國政府拒不撤軍,最終導致1952年初蘇伊士運河基地危機的爆發。蘇伊士運河基地危機爆發以後,美國積极參与英埃雙邊談判,迫...
任澤鋒主持召開市委經濟工作專題會議 張志強時志遠出席 - 天天要聞

任澤鋒主持召開市委經濟工作專題會議 張志強時志遠出席

任澤鋒在市委經濟工作專題會議上強調咬定目標精準發力 確保一季度「開門紅」張志強時志遠出席3月24日下午,市委書記任澤鋒主持召開市委經濟工作專題會議,傳達學習3月21日省委常委會會議精神,聽取關於當前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及各縣區(園區)、市直有關
美副總統夫人計劃訪格陵蘭島 被批「危險的挑釁」 - 天天要聞

美副總統夫人計劃訪格陵蘭島 被批「危險的挑釁」

美國副總統詹姆斯·戴維·萬斯的夫人烏莎·萬斯計劃本周訪問格陵蘭島。此訪正值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提出要吞併格陵蘭島的想法之際,格陵蘭島方面認為是「一種危險的挑釁」。3月19日,在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首府努克,一名女子走過格陵蘭島議會。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 攝這是3月19日拍攝的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首府努克街景...
檢察日報評論員文章:在人民監督下依法公正高效廉潔履職 - 天天要聞

檢察日報評論員文章:在人民監督下依法公正高效廉潔履職

在人民監督下依法公正高效廉潔履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系列評論之六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是檢察機關的法定職責,也是嚴格依法履職、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
美俄會談結束後 美烏官員將舉行新一輪會談 - 天天要聞

美俄會談結束後 美烏官員將舉行新一輪會談

當地時間3月24日,總台記者獲悉,烏克蘭政府一位高級消息人士表示,當日美俄在沙特的會談結束後,美國和烏克蘭官員將舉行另一輪會談。當地時間24日,俄羅斯和美國代表團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會談。據此前消息,俄方將此次會談稱為「專家級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