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必然要處理一批自媒體賬號,以正視聽。
近期一大批自媒體抹黑中柬傳統友好關係及合作項目的謠言,故意混淆視聽,用心險惡。
先來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的回應:
1、郭嘉昆表示,上述涉及柬埔寨的言論完全是無端的造謠攻擊和惡意中傷。
2、中國和柬埔寨是守望相助、患難與共的鐵杆朋友,中柬傳統友誼由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親自締造,歷經風雲變幻考驗,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廣闊發展前景,是任何力量都動搖和破壞不了的。
3、中國和柬埔寨都視對方為最可信賴的朋友和最可依靠的夥伴,始終堅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這是中柬關係最鮮明的特點,也是中柬友誼歷久彌堅的基礎。
其背後動機和應對策略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造謠抹黑的潛在用意
1. 挑撥中柬關係,破壞戰略互信
部分謠言通過炒作「柬埔寨在中美間選邊站隊」「中柬大項目合作受阻」等虛假信息,試圖製造兩國矛盾。
例如,圍繞「扶南德佐運河項目」的謠言被用作抓手,暗示柬方對華合作存疑,實則該項目因技術論證需時間推進,並非政治因素導致。
此類言論旨在削弱中柬長期建立的「鐵杆友誼」,破壞兩國在安全、經濟等領域的戰略協作。
2. 干擾中國與東盟合作,服務地緣政治博弈
中柬合作是中國與東盟關係的重要支點,2024年雙邊貿易額達151億美元,中國連續多年為柬最大貿易夥伴和外資來源國。
某些勢力通過散布謠言,試圖弱化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為域外大國干預地區事務製造輿論空間。
例如,將中國務實合作曲解為「干涉內政」,與美國過去干涉他國的模式相提並論,實則是對中國外交方針的誤解。
3. 製造「中國威脅論」,煽動地區不安情緒
部分謠言渲染中國通過經濟合作「控制」柬埔寨主權,如運河項目被誣為「領土滲透」。
此類言論利用柬埔寨部分精英階層對國際博弈的敏感心理,放大合作中的技術性爭議,試圖將中柬互利共贏的合作污名化。
二、應對策略與措施
1. 法律手段震懾謠言,強化輿論引導
中國外交部已明確表態,任何造謠行徑均須承擔法律責任。
同時,通過駐柬使館主動闢謠、公布合作進展(如「鑽石六邊」合作架構、工業與農業走廊規劃),用事實反擊虛假信息。
例如,柬首相洪瑪奈近期成立打擊電信詐騙的專項委員會,以實際行動支持中方關切,間接破除「中柬不和」謠言。
2. 深化雙邊合作,以成果對沖謠言
中柬可通過加速推進重點合作項目(如運河項目)的落地,增強透明度,減少外界猜疑。
例如,2024年雙邊貿易額同比增23.8%,經濟依存度的提升本身就是對謠言的有力回應。
此外,加強人文交流(如旅遊、教育合作)可增進民間互信,壓縮謠言傳播空間。
3. 加強國際協作,揭露謠言背後的推手
中方需聯合柬埔寨及東盟國家,共同抵制外部勢力干預。
例如,針對東南亞電信詐騙等跨國犯罪,中柬已開展聯合執法,此類務實合作既能解決實際問題,也能展示兩國關係的韌性。
同時,需揭露某些媒體借「自由報道」之名行「輿論戰」之實的本質,呼籲國際社會理性看待中柬合作。
4. 構建長期輿情監測與應對機制
針對自媒體謠言傳播快、溯源難的特點,可建立中柬聯合信息核查平台,及時識別並澄清不實信息。
例如,中國駐柬使館已通過多渠道主動發聲,未來可進一步利用社交媒體與當地民眾直接溝通,增強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三、總結
謠言的本質是利用信息不對稱和地緣矛盾,試圖動搖中柬關係的民意基礎。
然而,中柬關係歷經數十年考驗,雙方在核心利益上的相互支持、經濟合作的豐碩成果,以及共同應對地區挑戰的實踐,已形成難以撼動的「鐵杆」紐帶。
另外通過法律威懾、事實澄清、合作深化與國際協作的多維應對,謠言終將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