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都是被政策逼出來的。」
文丨鄭可書 沈方偉編輯丨管藝雯
當地時間 2 月 4 日晚間,不斷到達的快遞堆滿了美國洛杉磯機場的美國郵政(usps)分揀中心倉庫,直至溢出倉庫門外。這個約 20000 平方米的庫房每天會迎接大約 20 個國際航班送來的包裹,工作人員拆包分揀,再發至美國各地的次級轉運中心——其中 60% 來自中國。這一夜,中國包裹被全部攔下,癱瘓了整個分揀中心。
當晚,美國郵政突然宣布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包裹。但僅僅過去大約 12 小時,又宣布恢復接收。美國郵政的這場鬧劇只持續了不到一天,但它對中美跨境貿易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2 月 1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稱將於 2 月 4 日起對所有產自中國的商品徵收 10% 附加稅。美國郵政的來回調整因此而起。
雖然現在又恢復接受包裹,但跨境電商的問題沒有結束,新政策事實上取消了跨境電商重要的基礎 —— t86 清關模式。
t86 「小額免稅」(de minimis)條款,始於 1938 年,規定小額商品不用繳納關稅、也不需要接受美國海關審查,從而可以簡化申報流程,促進跨國交流。2016 年,美國國會修訂該條款,將個人進口商品的免稅門檻從 1994 年的 200 美元上調至 800 美元。按照新規,所有中國商品都需要正常申報進口:填寫原產地、稅號等信息並據此計算稅額,大大拉長了清關時間並增加了商品成本。
北京時間 2 月 4 日下午,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一位跨境貨運代理公司的員工突然收到緊急會議邀請,在旅遊途中開會。行動更快的公司已經開始漲價。與此同時,還沒回過神的商家們在社交平台發帖,互相詢問使用哪家跨境物流公司更省錢。
當日,中國財政部發表聲明,稱美方做法 「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對中美正常經貿合作造成破壞」,同時宣布自 2025 年 2 月 10 日起,中國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包括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征 15% 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征 10% 關稅等。
過去兩年,temu、shein 等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快速崛起,他們早期相當一部分的貨物直接從中國倉庫發往美國消費者家門口,不需要預先存放在美國的倉庫,不用承擔倉儲費用。美國郵政的跨境小包裹運費低廉,又不用交稅,甚至可以比美國本地郵寄商品更便宜。
根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的數據,在過去 10 年中,進入美國的 「小額免稅」 貨物數量大幅增長,從 2015 財年的 1.39 億件增加到 2023 財年的超 10 億件,增幅超過 600%,一份美國眾議院的報告稱,temu 和 shein 的包裹在其中占 1/3。2024 財年,「小額免稅」 貨物數量再次上升至超過 13.6 億件。
取消 「小額免稅」 政策早就有跡可循,但美國政府此前作出類似調整通常會留出長達數月的緩衝時間。這次美國新任總統的行政令從簽署到生效,給到相關公司、商家的準備時間只有 72 小時,導致美國海關、美國郵政都措手不及。接下來,夾在兩個大國中間做生意的公司將不得不適應這樣快速翻轉的政策環境。
政策急轉彎:物流加價,美國爆倉,商家重新算賬
跨境電商行業的物流公司都知道 2 月 1 日的行政令,但很多人期待國與國之間有迴旋餘地,直到 2 月 4 日來臨。這些物流公司是貨運代理,幫助客戶將包裹從中國運到美國。
雲途、4px 等頭部物流公司迅速宣布每票加收 20 元的報關服務費。同時,它們還提前扣除關稅,要麼按一定比例收取綜合關稅(包含關稅、代墊代繳服務費),要麼預收關稅保證金並加收報關手續費,通關後根據實際費用多退少補。
有商家算賬:手工陶瓷杯,原本一單物流成本 80 元,按照第二種保證金 + 報關手續費的方式,要花 124 元,物流成本增加了 50%。
t86 取消後,商家通關時需要繳納的費用包括:
基礎關稅,根據 hs code(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徵收;
根據 201、232、301 等條款定向加征的稅,其中 201 針對進口光伏電池、組件,301 針對鋼鐵、鋁材、半導體等特定中國商品;
此次行政令新增的 10% 附加關稅。
雲途物流在公告里舉例,女士梭織長褲基礎稅率是 28.6%,301 條款加徵稅率 7.5% ,此次行政令加征關稅 10%,總稅率達到 46.1%。
對低客單價、低利潤率的商家來說,新增的關稅是一筆沉重的負擔。有的商家剛開始不肯相信 t86 這麼快就已經取消,自稱查看美國官網,沒有發現通知,在社區平台上發帖譴責物流公司提前漲價,後又被評論區其他人勸服,接受現實,發帖問同行是否考慮海外倉。
一位跨境物流從業者稱,物流公司的最大問題還不是關稅,而是由於政策來得模糊而突然,海關查驗效率大幅降低,郵政 / 快遞小包可能會被無緣無故扣押,這導致清關時間非常不可控。
一些公司轉而研究起其他可行的清關方式,比如 t01 和 t11,它們的清關成本更高,無法像 t86 那樣免稅。t01 即 formal entry(標準報關),是最常見的清關方式;t11 即 informal entry(簡易報關),只限 2500 美元以下商品。一位分析師稱,t01 的關稅稅率在 20% - 25%,包括品類的 10% - 15% 不等,以及行政令新加的 10%;t11 可以加快清關,但需要額外至少每單 2.6 美元的商品處理費用。
更複雜的申報文件和海關檢查,都會拉長履約周期。一位跨境從業者在社交平台說,他嘗試使用 t11 的方式清關,四個人折騰了四個小時,才清了一單。
中外貿易行業人士李瀚明介紹,三種清關方式中,t86 填表最簡單,只要聲明內容物是什麼、價值多少即可,一般直接印在快遞面單上就能清關,除非包裹被抽查,否則不再需要人工操作;t11 手續類似,但需要多一些輔助證明文件,一般要幾頁紙;t01 表格最複雜,要附上包括原產地證在內的各項完整文件。
前述物流分析師稱,從 t86 轉向 t01 和 t11 後,清關時間預計會在現在的 7 - 10 天基礎上再增加 3 - 5 天,因為海關人員要花時間檢查確認商品品類、原產地、文件等。
一個跨境電商平台的員工對我們說,美國不是他們在海外的優勢市場,按交易額規模排在其全球各國市場的第十名之外,這次 t86 取消對這個平台反而更多是利好。
對跨境人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
北京時間 2 月 5 日一早,歐美獨立站賣家張坤(化名)剛剛結束春節假期,打開電腦準備發貨,就收到物流公司漲價的通知。他一下 「懵了」。上漲的關稅已於前一天下午生效。
「原本以為只是 『狼來了』 的政治博弈,沒想到真砸在我們頭上。」 他說。他馬上給物流公司打電話算賬,發現一公斤的物流費用上漲 50%。他做服裝品類,利潤本就微薄,此後有些訂單甚至會虧本。
但他很快開始行動。他做跨境電商 8 年,經歷過最難的時候是疫情期間發不了貨,但也熬過來了。他把此次關稅上漲視作僅次於疫情的挑戰,說 「中國跨境人的韌性,都是被政策逼出來的。」
他馬上想出幾個對策:聯繫工廠,把商品重量壓到 500 克以內,帆布包改成超薄尼龍包,節省物流費用;聯合同行與物流商簽對賭協議,用更高的貨量,置換更低的物流價格;採用 「包中包」,把小包裹集成大包裹,走海運,降低平均關稅成本;或是直接去越南生產。
不過最終,他還是選了最保守的方式:暫時停止美國市場的廣告投放,等待物流公司和同行的新辦法。
為覆蓋增加的成本,商家們考慮給商品漲價、面向消費者收取更多運費,但又擔心會影響銷量。為盡量降低成本、保持價格競爭力,有人甚至提議通過謊報產地、報低貨值等方式過關。一位貨代人士說,有賣家要求調低申報貨值以避稅,他們對其表示,只有賣家承諾承擔全部風險,例如罰金扣留等,他們才會協助修改貨值。
李瀚明說,海關具體執行中,要分揀出 「原產於中國的商品」 很困難,因為商品有包裝,需要拆包,同時很多小商品面上無法看出原產地,執行起來工作量相當大。
聯邦快遞法規事務副總裁拉爾夫·卡特曾在去年的一個活動上公開表示,美國海關的人力已經非常緊張,如果將數百萬件貨物從免稅小包轉化為正式或非正式的清關貨品,「美國將面對嚴重的供應鏈積壓,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進行管理。」 這不僅將影響依賴於小包平郵的部分電商企業,甚至還會影響到所有進口商。現在他的預言已經發生。
一位跨境物流從業者告訴我們,他們正常報關海運進口的中國小商品,過去的慣例一般是按 1500 美元一個標準箱繳稅,申報金額明顯低於實際貨值,但幾乎沒有出過問題。這是中國商家和美國海關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如果查得不嚴,貨代會繼續按照此類方式走貨,儘可能降低關稅對成本的影響,預計實際稅率在 5% - 20% 區間,這具體取決於美國海關認定和查驗的鬆緊程度。
但這麼做的風險很大。一位賣家上個月就因低報貨值,遭到扣貨、罰款 17 萬元人民幣的處罰。一位貿易合規法律專家稱,若實際進口商品與申報文件存在不符,一旦被海關查獲,可能導致貨物被扣押、罰款,甚至可能觸犯美國關於虛假陳述的法律,構成欺詐聯邦政府的刑事犯罪。
這意味著,涉事商家不僅面臨經濟處罰,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根據美國與其他國家簽訂的引渡條約,商家若進入這些國家,理論上可被引渡至美國接受法律處罰。
最大的幾個平台已經提前做了準備
體量更大、在監管上踩過坑的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們提前開始了他們能做的一切準備。
shein、temu 最早都是通過免稅的小包裹直發快遞到美國消費者手中,以超級性價比在當地養成消費習慣。
在它們之前,獨立站商家、亞馬遜和其他美國電商平台商家,也在利用 t86 免稅和美國郵政的便宜小包裹發貨,比如亞馬遜自發貨(fbm)模式的賣家。亞馬遜去年末推出的低價商城 haul 也利用了 t86 清關模式免稅。
當shein、temu 成長為一年交易額數百億美元的大平台,能選的物流方法更多了。
目前,temu、shein 在美國的交易額都達到上百億美元,各自的全託管業務每年需要向美國發出至少大幾億個包裹。早期通過美國郵政等快遞直發小包裹已經無法滿足時效和數量需求。量大了之後,兩大跨境電商平台開始與多家貨運代理公司合作,將訂單集中轉運到美國,再轉由美國郵政、fedex 等快遞完成國內尾程配送。
2024 年以來,這幾個最大的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各自推出 「半託管模式」:平台商家先自行批量把貨運到海外倉,再從本地發貨。即使未來加關稅後平台上的商品價格優勢被削弱,但與亞馬遜相比仍有優勢;本地發貨還能將配送時間從兩周縮短到 1 周內(2 - 7 天),並擴充食品、圖書、家居大件貨等品類。
半託管意味著商家自己承擔了商品運到美國後滯銷的風險。temu 在 2024 年大力發展半託管模式初期,其主力拓展的亞馬遜商家大多隻將此作為清庫存渠道。而隨著 temu 在年中取消運費補貼、不再按照亞馬遜同款商品價格的 85 折核價後,商家們變得興趣寥寥。temu 也曾嘗試讓原本沒有出海經驗的拼多多商家做半託管,但商家需要自己支付幹線、尾程履約和海外倉儲費用,他們的忠誠度也取決於平台補貼力度。
據我們了解,為應對 t86 取消,主流跨境電商平台們目前討論的應對策略都差不多,包括三大類:
美國針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 t86 清關模式並未取消,平台可以讓商家換包裝,轉口貿易走第三國,繼續用 t86 清關。但歐盟也在考慮取消免稅政策。
以海運 + 海外倉部分替代空運,降低幹線運輸成本,採用 b2b2c 模式降低實際關稅稅率,把資源向更重的全託管海外倉發貨和半託管傾斜,以消化風險。
考慮漲價,讓當地消費者分擔成本。
一位分析師測算,清關費用的增加,預計導致成本增加 25% - 30%。由於平台加價率為 2.5 - 3 倍,終端售價提升將為 8% - 10%。因終端售價和物流時效增加,預計短期內,中國賣家和平台的單量會有所放緩,長期來看,商家需求預計會陸續恢復,消費者會逐漸習慣高一些的商品價格水平。
時間、成本的增加最終只會指向一個結局 —— 消費者買到更貴的商品,或者為了比亞馬遜便宜的商品等待更長的時間。但哪怕漲價之後,中國的低價商品,在全球依然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接下來的四年,處在夾縫中的大小的商業公司都得習慣這種先掀翻桌子再談判的行事風格。而所有這些不確定都將轉換為經營成本。
題圖來源:san andr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