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和田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代表米日班·卡地日,她不僅是和田地區律師協會的副會長,也是新疆專才律師事務所的黨支部書記、主任。
初次見到她,就會被她燦爛的笑容所感染,陽光開朗的性格讓她極具親和力。長期以來,她多次引導黨員律師與青年律師組成志願服務團隊,持續在和田市團結廣場搭建諮詢台,開展法律諮詢活動。
憑藉人大代表及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的雙重身份,她率領黨員律師和青年律師,抓住「憲法宣傳月」「憲法宣傳周」「3.15」等重要時機的契機,深入約特干古城、團結廣場、城市廣場等人流密集地區,向大眾普及憲法知識。向路過的市民派發法治宣傳資料,積極宣講國家政策和便民利民措施,確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植根於人民心中。
米日班·卡地日表示,基層法律工作者更應深入民眾之中,不僅要使民眾知曉法律、理解法律,更要善於在日常生活中洞察矛盾隱患,及時調解紛爭,防止矛盾升級。
近年來,米日班·卡地日以新疆人大代表的身份,同時擔任新疆專才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她堅守著嚴謹、穩重、理性的職業操守,深耕於「送法進村入戶、助力鄉村振興」的普法宣傳活動,已累計開展超過200次。她通過村民諮詢、現場解答疑難問題、代寫法律文書等多種形式,為村民們提供了及時而有效的法律支持,成功地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問題,並在顯著增強廣大群眾的維權意識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有一位村民,因交通事故賠償款遲遲未到位,生活陷入了困境。家中幼兒嗷嗷待哺,丈夫又不在身邊,她的日子過得異常艱難。儘管多次與保險公司協商,但仍無結果。得知人大代表即將來村裡進行普法宣傳,她懷著最後一絲希望,向米日班·卡地日傾吐了自己的苦楚。米日班·卡地日聞之心疼,立刻伸出援手,為她提供了法律援助,終於幫她順利拿到了應得的賠償款。這位村民感激地對米日班·卡地日說:「我曾經認為律師都是冷漠的,而你卻如同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我的人生。」
在曾處理的一起涵蓋多民族矛盾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案例中,當事人包含了漢族、維吾爾族、藏族三個民族。由於文化差異及溝通障礙,雙方的矛盾不斷升級,形勢一度陷入僵持。
她深知,要解決這類案件,關鍵在於促進雙方的理解與信任。於是,毅然承擔起調解員的職責,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特長,與藏族律師同仁建立聯繫,通過遠程方式邀請其擔任專業翻譯,以便當事人之間能夠進行深入的溝通。
米日班·卡地日說:「我耐心聆聽當事人的訴求與憂慮,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闡釋法律條文及權利義務,幫助當事人消解誤解與偏見。多次積極促成各方當事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給予他們直接表達觀點和想法的機會。」
經過持續的努力,雙方當事人逐步卸下了心防,摒棄了敵意,開始以更加理性和寬容的心態對待對方。最終,案件得以完美解決,雙方簽訂了和解協議,實現了和諧共處。
成為一名感知民生溫度的人大代表,成為一名洋溢著正能量的律師,將法律的溫情傳遞至民眾的心田。新疆兩會圓滿閉幕,米日班·卡地日表示,將繼續深入基層,傾聽民眾心聲,收集民情民意,細緻觀察矛盾的萌芽,以法為矩、以情為橋,巧妙化解矛盾升級,確保法治的力量更加貼近民心。
(中國日報新疆站記者毛衛華|馬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