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開疆拓土一事,似乎出現了關鍵進展。對於格陵蘭島相關的情況,丹麥的態度有了軟化。這或許意味著,我們不是沒有機會見證歷史。更關鍵的問題是,隨著丹麥態度有變,被特朗普點名的加拿大和巴拿馬,是否還能像之前那麼硬氣呢?
據美國媒體報道,丹麥已經私下向特朗普團隊表示,願意就美國對格陵蘭島的訴求,與特朗普進行討論。雖然丹麥依舊強調拒絕出售這塊土地,但對於美國增加駐軍等問題,則擴大了談判空間。此舉被廣泛解讀為,丹麥態度出現軟化。
【特朗普此前表示不排除使用武力手段控制格陵蘭島】
要知道,在特朗普近期表達了對格陵蘭島的渴望後,丹麥第一時間的反應相當強烈,又是宣布增加格陵蘭島的國防預算,又是修改自家國徽,儼然一副強硬的姿態。然而現在,丹麥卻想和特朗普談條件了。
雖然丹麥還是拒絕出售格陵蘭島,但他們確實有被「切香腸」的跡象。畢竟一開始,格陵蘭島就不是美國和丹麥之間的問題,但丹麥現在卻已經硬生生地要被逼上了談判桌。從某種角度上講,丹麥其實已經在讓步了。
讓步這種東西,有第一次,就未必不會有第二次。站在特朗普的角度,自己才剛上了點壓力,丹麥態度就軟化了。他是會見好就收,就這麼和丹麥談一談?還是加大壓力,逼丹麥再後退一步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不言而喻。
【丹麥首相(右)與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總理】
更特殊的地方在於,雖然丹麥擁有格陵蘭島的主權,但這裡是高度自治的,島內也一直有獨立的呼聲。事實上,在特朗普將格陵蘭島推到風口浪尖之後,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總理埃格德就拋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說法,他們既不想當丹麥人,也不想當美國人,更渴望獨立。
看起來,這是在找平衡,然而事情絕非這麼簡單。因為沒有特朗普的話,格陵蘭島的獨立肯定沒有這麼高的曝光度。換而言之,特朗普的行動,已經在客觀上推了格陵蘭島獨立運動一把。
一旦獨立真的來臨,特朗普就不用再跟丹麥談了,直接去找格陵蘭人。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格陵蘭島沒有事實上併入美國,但美國對那裡的影響力也可能大到無法想像。
【戴著「美國再次偉大」帽子的格陵蘭島居民】
而在丹麥態度軟化後,人們也把目光投向了加拿大和巴拿馬。
從目前來看,加拿大的態度也是有可能軟化的,但涉及的會是經貿方面,而非主權。因為加拿大和格陵蘭島的情況明顯不同,格陵蘭島內有人想藉機擺脫丹麥,但加拿大本身就是與美國涇渭分明的主權國家。
這也就導致在談到美國吞併加拿大的可能性時,無論黨派差異,加拿大主流政壇都是一片反對。除了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反覆強調不可能,加拿大新民主黨領導人也否認了這點,甚至那些非常親美國的加拿大保守派政客,都拒絕這件事情。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拒絕本國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他們強調,兩國是至關重要的夥伴,也將聯繫得更緊密,但加拿大始終是獨立的國家。
說到底,在現今的國際秩序下,加拿大和美國算是對等的,加拿大的主流政客,肯定不希望低人一等,去當美國的一塊地盤。而美國想吞了加拿大,也不單單是一個領土擴張問題,而是可能極大動搖當前的世界架構。
或許也是明白這點,特朗普才聲稱要用經濟手段逼加拿大就範,而不是使用武力。特魯多則認為,特朗普其實並不是真的想吞併加拿大,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在關稅談判上佔據更多優勢。
【特魯多認為,特朗普的著眼點依舊在關稅】
客觀來說,特朗普想給談判「虛空造牌」的情況是存在的,但說他對加拿大完全不感興趣,恐怕也不盡然。對於吞併加拿大這件事,特朗普或許不會將之設為必須達成的目標,但他若是覺得有機會,是有可能採取行動的。
接下來是巴拿馬的情況。目前,巴拿馬政府的態度,是以國家主權和獨立不容侵犯,言辭拒絕特朗普關於控制巴拿馬運河的言論。在這件事情上,巴拿馬也得到了部分拉丁美洲國家的聲援。
然而,美洲那邊的情況,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美國對那裡的影響力還是相當之強。這一屆的巴拿馬政府之後會是什麼態度,現在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巴拿馬的人民不會輕易妥協。正因如此,他們才能在幾十年如一日的鬥爭後,收回了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民眾近日舉行遊行,紀念在1964年被美軍殺害的巴拿馬學生】
在1977年,時任巴拿馬領導人托里霍斯與美國總統卡特,就巴拿馬運河簽署新條約,確認運河的管理和防務權將在20年後正式回歸巴拿馬。在那之後,美國幾次想賴賬、試圖重新簽訂條約,卻未能找到機會。於是在1989年,美軍對巴拿馬發動了代號「正義事業」的軍事行動,推翻了當時的巴拿馬政府。
但即便如此,在收回運河這件事情上,新的巴拿馬政府和巴拿馬人民依舊沒有妥協。
毫無疑問,相較於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巴拿馬沒有任何可比性,但如今也早已不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可以為所欲為的時代了。特朗普想擴張美國的領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究竟會把美國帶向何方,在上台之後或許會給我們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