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浙江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省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開幕前舉行了「委員通道」集中採訪活動,6位省政協委員依次走上通道,接受媒體採訪,回應社會關切。
省政協委員陳建孟:
助力創新浙江建設,浙江高校大有可為
第一位走上「委員通道」的是省政協委員、浙江科技大學校長陳建孟。當前,全省上下都在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浙江的高校如何助力浙江寫好這篇文章?「要重點做好學科專業優化布局和科技成果創新轉化兩方面工作。」通道上,陳建孟的聲音清晰堅定。
陳建孟委員
「在學科專業布局方面,浙江高校在『一校一策』支持下,瞄準『415X』產業集群,前瞻布局了一批新興交叉學科,努力培養更多現代化產業急需的人才。」陳建孟介紹。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他提到,高校要做「有用的科研」,主動對接產業需求,引導師生把實驗做在車間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比如,在浙江杭州灣一帶的大型化工園區,近年來,浙江科技大學教授帶領科研團隊紮根園區開展實驗攻關,幫助其解決了發展受碳排放制約的困境。
「高校可以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大有作為。」陳建孟說,浙江高校將致力於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和開放創新生態,助力創新浙江建設。
省政協委員汪琰斌:
青年農創客正從前輩手中接過三農接力棒
近年來,浙江大力培育和支持農創客,給農業農村發展帶來了新能量和活力。省政協委員、寧波鄞州姜山歸本水稻農場負責人汪琰斌就是一名來自寧波的90後農創客,「據我所知,浙江農創客中,90後00後佔了一半以上,成為『新農人』的中堅力量,在共富舞台上大顯身手。」委員通道上,伴隨著汪琰斌的講述,一幕幕浙江青年農創客紮根田野、助力共富的場景撲面而來。
汪琰斌委員
在寧波鄞州,曾需老一輩教除草播種的「小汪」用植保無人機幫農戶防病、除蟲,其農機服務中心建成以來服務了400多戶農戶,服務面積超5萬畝;在寧波餘姚、慈溪,青年農創客通過打造楊梅IP,以「農業+文創」的模式實現了效益提升,帶動周邊1000多戶楊梅農戶的增收,累計產生800多萬元的效益。
「這些農創客都懷揣著對三農的熱忱,有的紮根一線用技術助農,有的則通過電商、研學等新玩法推廣浙江農產品。方法不同,但都有同一個的目標,就是讓農業和二三產業更好地融合發展。」汪琰斌說,青年農創客正從前輩手中接過三農接力棒,發揮農創客有知識、有闖勁的優勢。他相信,農創客正慢慢從學習者、跟隨者,變成推動者、引領者。
省政協委員施麗君:
文化惠民既要「送文化」,更要「種文化」「育文化」
文藝匯演、戲曲下鄉……近年來,之江大地上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的開展,讓群眾生活更有質感和溫度。面對新時代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如何推動公共文化普惠?
「文化惠民既要『送文化』,更要『種文化』『育文化』。」這些年,省政協委員、溫州市文聯副主席(兼)、溫州市文化館館長施麗君帶領團隊上山下鄉,奔赴在「送文化」的路上。走上「委員通道」,她帶來了一張照片。
施麗君委員
「這是龍港市咸園鄉村藝術團,現有團員200多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退休人員、有務工人員,還有當地村民。」施麗君介紹,像這樣的鄉村藝術團,溫州有2700多個,他們連接了城市和鄉村,引導城鄉群眾在文化生活中當主角、唱大戲。正是通過建設這樣一支支老百姓身邊「不走的文化隊伍」,他們把文化「種」進了群眾心裡。
「在『育文化』方面,我們集結480多家溫州市表演藝術類相關機構成立公益大聯盟,與鄉村藝術團『牽手』,讓藝術團得到社會師資專業的輔導培訓,目前已累計受益19萬多人次。」施麗君說,今後,她們還將探索有創意、有溫度、有能量、有流量的全民藝術普及新模式,實現優質文化資源共有共享。
省政協委員羅力成:
敢闖敢幹,傳承弘揚新時代浙商精神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已成為浙江的「金名片」,民營企業更是浙江開放路上的生力軍。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浙企如何「走出去」逐夢全球市場?「我們堅信廣大浙商一定能傳承弘揚新時代浙商精神,拿出敢闖敢幹的那股子勁,勇於搏擊浪潮,善於在不確定性中把握機會。」省政協委員、寧波聖龍汽車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力成帶來了自己的答案。
羅力成委員
聖龍是一家致力於為綠色智能汽車關鍵部件提供解決方案的單項冠軍企業。1998年,中國汽車行業急需國外先進技術導入,國外一些車企巨頭也看好中國市場未來增長空間,聖龍抓住機遇快速成長,成功實現製造出海及企業全球化布局。目前,聖龍開發的電子油泵產品在國內新能源汽車覆蓋率超過30%,還陸續接到了海外訂單。
眼下,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階段,聖龍給自己定位了「三重身份」——致力於做好整車企業出海的助手、供應鏈夥伴出海的幫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的推手。「我們將持續紮根製造業,圍繞產業深度轉型升級、 技術革命性突破、要素創新型配置等方面,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羅力成說。
省政協委員周蘇紅:
促進浙江與青年共同發展、雙向奔赴
去青年夜校學知識、到「浙里辦」試試相親……過去的2024年,浙江青年的業餘生活多了很多「官方選擇」。
走上通道,省政協委員、共青團浙江省委書記周蘇紅細數了浙江用行動「圈粉」青年的瞬間:高質量規範化建設「青年夜校」,打造聲樂、舞蹈、健身操等1000多門課程,幫助青年解鎖「八小時之外」的精彩;針對青年婚戀問題,持續深化「親青戀」品牌建設,通過「官方嚴選」幫助青年戀得「放心、暖心、開心」,目前「親青戀」平台註冊用戶已達53萬人次;打造「浙青年·愛運動」品牌,引導青少年積极參与體育運動,「走下網路、走向操場、走近自然」……
周蘇紅委員
「如今,『不約夜宵約夜校』已成為廣大青年朋友的新潮流。」周蘇紅笑著表示,青年發展與浙江發展緊密相連、相互成就,浙江團省委始終走在「促進浙江與青年共同發展、雙向奔赴」的路上,「具體來說,就是要推動『浙江對青年發展更友好、更關愛,青年對浙江發展更擔當、更有為』。」
省政協委員葛繼宏:
熱愛與責任是保持履職熱情的動力
從杭州市政協委員到浙江省政協委員,今年是省政協委員、浙江傳媒學院文化創意研究院院長葛繼宏履職的第13個年頭。每年,葛繼宏都有高質量的民生提案受到關注,如何一直保持旺盛的履職熱情?站上通道,葛繼宏分享了他的秘訣:熱愛和責任。「熱愛讓你開始,責任讓你堅持。」他說。
葛繼宏委員
如果夜間有一條會發光的斑馬線,行人是不是更安全?講方言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如果有公交線路除了普通話播報以外,也用方言播報站名,那該有多好……行走在城市中,葛繼宏總會不經意間想到一些點子。當他把這些點子形成一件件具體的提案並促成落地時,不僅讓老百姓有了獲得感,也讓作為政協委員的他有了滿滿的成就感。
去年省兩會前夕,葛繼宏和媒體朋友一起對100多家小店進行了走訪調研,並在省兩會期間提出一系列為小店「撐腰」的建議。這份提案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回應,省市場監管局聯合17個部門舉行了「大企幫小店」活動啟動儀式,得到了小店店主們和社會各界的好評。有家豆漿油條店的店主給他送來了一面錦旗,「這是對我履職的肯定和鼓勵。」在他心裡,政協委員的「責任擔當」不是一句空洞口號,而是放在心頭的信念和落在腳下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