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壓力纏身下,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無奈宣布辭職,其話音剛落,特朗普又來補上一刀。那麼,特魯多辭職究竟有哪些原因?加拿大政局後續又會走向何方?
2025年的開局,註定不平凡。特魯多這位曾被譽為加拿大政壇新星的總理,在1月6日宣布辭去自由黨黨首一職。不過,他仍將暫時繼續擔任總理,直到自由黨選出新的領導人,由繼任者接手總理一職。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畢竟,這位在2015年以壓倒性勝利帶領自由黨東山再起的政壇明星,如今卻不得不面對現實,黯然謝幕。究其原因,不外乎三點。首先,自由黨當前的支持率明顯低迷,這無疑是特魯多面臨的首要壓力。
從2022年9月開始,加拿大的反對黨保守黨在大多數民調中均高於自由黨。最新數據顯示,保守黨的支持率在43%至48%之間波動,穩居第一,而自由黨的支持率則降至16%至23.8%,這是近年來的新低。如果緊急舉行大選,保守黨有可能會獲得絕大多數席位,執政概率最高可達99%。這一尷尬局面顯然讓特魯多感到壓力重重,許多人質疑他的領導能力和執政方針。
其次,黨內的反對聲音愈發強烈,自特魯多上任以來,近年來已有九名內閣部長宣布辭職或不再競選。這種現象顯示出自由黨內部的不和諧,尤其是在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及大西洋省份自由黨議員集中區域,更是召開黨團會議討論特魯多的去留問題。
雖然自由黨並不能通過投票輕易罷免領導,但特魯多主動辭職,則意味著黨內將需要三到四個月的時間,進行新領導人的競選。顯然,這種內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由黨的凝聚力,也讓特魯多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
然而,讓特魯多最為頭疼的,可能還是來自美國的第三重壓力。特朗普這位將於今年1月20日再次上任的美國總統,在競選期間就反覆強調要對加拿大進口的所有商品徵收25%的高額關稅。這樣的威脅可不是空口說白話。特朗普指責加拿大邊境管控不力,導致芬太尼等毒品流入美國,還將非法移民問題的矛頭直指特魯多政府。
儘管特魯多曾多次試圖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去年11月底,他曾親赴海湖莊園與特朗普會談,但卻未能獲得任何實質性的承諾。反而,特朗普的態度愈發強硬,不僅沒有收回關稅威脅,甚至在特魯多辭職消息傳出後再度「補刀」。
6日當天,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直接將特魯多形容為「加拿大州州長」,並嘲諷加拿大依靠美國的經濟補貼維持生計。他還公開鼓吹「美加合併」的論調,甚至宣稱,「如果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就不用再討論關稅問題了。」這樣的言論雖然荒唐,但卻深刻反映了特朗普的強勢風格,也讓加拿大民眾對未來的美加關係充滿擔憂。
面對如此複雜的內外困局,特魯多最終選擇辭職,也許是希望以個人退場換取喘息的機會。但問題是,其繼任者能否真正扭轉局勢?目前,加拿大前副總理弗里蘭、外交部長喬利、以及前加拿大央行行長馬克·卡尼等人都被視為熱門人選。然而,從目前的民意調查來看,即便是換上新黨首,自由黨仍然難以擺脫頹勢。
對此,一些加拿大政界人士和民調專家認為,自由黨的問題並不僅僅是領導人的問題,而是長期執政導致的疲態和失去民心。正如一位分析人士形容的那樣,「特魯多的自由黨,就像過期的牛奶,哪怕換上新包裝,也難以改變它已經變酸的事實。」
而對於即將上台的特朗普來說,加拿大的政治動蕩,或許正是一個可以進一步施壓的契機。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已經讓加拿大感受到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如果自由黨無法儘快穩定局勢,那麼加拿大未來的經濟發展恐怕會更加雪上加霜。
總的來說,特魯多的辭職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這並不意味著加拿大的政壇風暴就此平息。自由黨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選出能夠凝聚黨心、贏得民心的領導人,而保守黨則已經在為下一場大選躍躍欲試。
特朗普的強硬姿態無疑是對加拿大的又一重考驗。面對這樣一個咄咄逼人的鄰居,加拿大新政府如何應對,將直接影響未來幾年加美關係的走向。特魯多的離開只是一個開始,加拿大的故事,還遠未到結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