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走人前,拜登政府又打算繼續對中國無人機下手,自己卡自己的脖子。
(即將走人前,美國商務部要卡美企的脖子)
1月2日,美國商務部再次拋出「國家安全」的借口,稱正在考慮制定新規則,對中國無人機實施限制措施,限制或禁止在美國境內使用。
與此同時,美商務部還提到,將在3月4日之前就所謂的「保護無人機供應鏈」的潛在規則徵求公眾意見。
我們不難看出,中美之間的技術競爭範圍已經越來越大,不僅局限于軍工領域、晶元領域,還波及了無人機市場,可以說幾乎是全方位的。
美國商務部此次針對中國無人機的理由還是那一套,聲稱「美國的對手可以遠程訪問和操縱設備,從而暴露美國的敏感數據」。
其實早在2017年,美國就曾以所謂的「數據安全隱患」為由,禁止美軍使用中國無人機,而到了拜登政府任內,他們也加大了打壓和限制中國無人機的力度。
(美國已經打壓中國無人機多年)
去年年底,美國國會通過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要求美國國家安全機構必須在一年內確定中國兩家企業生產的無人機是否構成「不可接受的國家安全風險」,擬禁止這兩家中企在美國市場銷售新的無人機。
如今拜登政府即將走人,又打算對中國無人機下手。實際上,美國政府屢次打壓中國無人機的主要原因就一個,那就是美國製造的商用無人機根本比不過中國製造的商用無人機。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無人機佔美國商用無人機銷售的絕大部分,中國無人機不僅廣泛應用在美國農村,還有一些地方執法機構。可以說美國市場已經對中國無人機形成了極強的依賴性。
美國人更願意選擇購買中國無人機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中國無人機不僅價格更便宜,供貨量充足,技術水平更高,而且定製化功能也更豐富,全方位吊打美國企業推向市場的無人機。
就連美國政府一些執法人員也親口承認,美國無人機的價格是中國無人機的三到四倍,技術水平卻無法相提並論。
(中國商用無人機遍布美國)
美國無人機企業生產成本過高,技術水平又不如中國,這就使得他們在與中企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局面。然而美國政府想的不是提升自我,而是打壓對手,所以就出現了限制中國無人機在美國市場銷售的現象。
目前,美國一些州已經要求包括警察、消防部門在內的公共機構不得購買中國無人機,而這也讓這些執法人員一片哀嚎。
美國田納西州一位消防隊長透露,由於美國無人機的價格更高,如果沒有政府補貼,他們不得不放棄購買新的無人機,或是在其他地方收緊開支。
由此可見,拜登政府限制中國無人機的銷售,最終還是會造成美國政府的支出成本提升。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企早已是無人機領域的佼佼者,不僅供應著世界約80%的份額,在無人機供應鏈當中也佔據了不可替代的一環。然而,拜登政府卻還想著將中國排除在無人機供應鏈之外,簡直是異想天開。
(拜登政府還試圖將中國排除在無人機供應鏈之外)
拜登政府這麼做,一是在卡自家無人機企業的脖子,同時還會更進一步提升美國無人機企業的生產成本,甚至還有可能造成美國無人機得不到技術創新。
這都不能說是自損一千傷敵八百了,因為即便我們的無人機不賣給美國市場,我們仍有全球除了美國以外的超大市場。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已經一騎絕塵,美國這麼做無異於在無人機領域「自殺」。
當然了,由於美國政府對華的錯誤認知,他們也不太可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可以預見的是,即便美國根本沒辦法阻止中國無人機的發展,但他們還是會這麼一條黑路走到底。
隨著特朗普再過兩個星期就要二次入主白宮,中美之間的相關競爭還會越來越激烈,相信中方對此在心理和行動上都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