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總統還沒上任,就把美國優先表現的暢酣淋漓, 先是要加拿大成為美第51個州,然後是收回巴拿馬運河,現在又盯上格陵蘭島,一連串的公開發言,對於相關國家而言可不像是開玩笑。
美國是「異想天開」嗎?特總統盯上格陵蘭島由來已久,他的依據是什麼,又在圖什麼?丹麥暴怒:格陵蘭島是「非賣品」,撥款15億美元增加軍備守島,格陵蘭島能守住嗎?
格陵蘭島,前世今生
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它大部分處於北極圈內,面積約216萬平方公里,足足容得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面積總和,島上四季嚴寒,80%覆蓋在冰層之下,冰蓋平均厚度達2.3公里,即使是在最炎熱的夏季,最高溫度也保持在零度以下。
該島南北縱深遼闊,出現極地特有的極晝和極夜現象,在那裡,你可以觀賞到壯觀的冰川斷裂景觀,參加狗拉雪橇的極地冰雪活動,欣賞美輪美奐的極地極光。島上居民大部分是因紐特(愛斯基摩)人,過著與世無爭的傳統狩獵生活。
格陵蘭最早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從北美洲遷徙過來的土著人,建立多爾塞特文化和索因克文化。公元10世紀初,挪威人發現了它,並在公元982年登上這片白色的島嶼,取名「綠色的島嶼」,翻譯成格陵蘭。
200多年後,挪威人對格陵蘭島宣示了主權,但是,1397年的挪威、丹麥、瑞典聯盟也佔領了格陵蘭島,格陵蘭島的主權糾紛就此開始,1933年,海牙法庭判決格陵蘭島歸屬丹麥,但挪威拒不承認。二戰以後,美國從德國手中奪得了格陵蘭島,並將歸屬權交還給了丹麥。
美國為什麼好心且大方,其實背後不那麼簡單,因為丹麥實力極弱,美國無論在什麼時候稍加壓力,丹麥就得乖乖就範,所以至今格陵蘭島仍舊駐紮著美軍基地,一是實際控制著格陵蘭島,二是讓丹麥出錢管理,節省開支。
丹麥政府的一廂情願,美軍的強行佔領,似乎都未受到島上原著居民的待見,特別是1968年,美軍一架轟炸機在島上墜毀,更可怕的是一顆氫彈丟失,1978年格陵蘭島丹麥政府議會被解散。島上投票結果75%居民贊成自治,1985年6月,第一面格陵蘭島旗在島上升起,但其防務仍由丹麥負責。
特總統看上的東些,丹麥是否守得住
自從格陵蘭島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特總統的意圖也成了名牌。分析指出,隨著全球變暖,格陵蘭島的戰略價值凸顯。
首選是大片可開墾的土地,可為大國在北極的商業活動和海軍駐紮提供基地,其二是格陵蘭島存在大量稀土礦藏,超過40種關鍵稀土元素,島嶼周邊還會有大約50億桶石油可供開採,另外還富含鋁土礦、鐵礦、銅礦、金礦等資源,豐富的淡水資源和漁業。更重要的是,美軍導彈和太空監視雷達就部署在格陵蘭島最北端。
雖然格陵蘭島自治總理斷然拒絕特總統的提議:格陵蘭島屬於「非賣品」,但是事情似乎並非絕對,畢竟美國「窺竊」格陵蘭島主權已久。彭博社報道稱,特朗普若想要「購島」,最可能的時機是在格陵蘭島獲得獨立後,因為2023年,獨立法案就已經起草。
歷史上,美國的花錢買領土交易不乏成功案例,19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從俄羅斯手中買了阿拉斯加州,1980年以1500萬美元從法國手中購得路易斯安那州,考慮到格陵蘭島的資源和地位,美國估計願意出1.7萬億美元,但需要獲得國會批准。
格陵蘭島或許引發全球危機
格陵蘭島落入美國手中,一方面將引發的全球戰略格局變化,美俄戰略對峙升級。另一方面,格陵蘭島是地球潛在的氣候危機發源地。
格陵蘭島冰層厚度2300米,2019年僅一年,格陵蘭就損失了約5300億噸冰雪,若全部融化,世界沿海國家將被海水上淹7米,這是一巨大災難。全球自身變暖,再加上資源開發利用,島上的凍土解凍,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特別是甲烷,人類氣候將進入惡性循環。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格陵蘭島的一舉一動,或是海洋生物的悲劇,同時給人類命運帶來深遠影響。
結語
格陵蘭島的命運究竟如何,人類命運是否進入一種更加危機的局面,我們只能拭目以待,當然,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強烈呼籲,不要因為人類對資源的爭奪而忘記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