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包小小的泡麵,把一所學校推上風口浪尖?
最近,濟南某大學泡麵價格之爭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這所大學食堂有個賣泡麵的檔口,由一名大叔經營多年。
一份煮泡麵只要3.5元,如果學生自己帶面,就只收五毛錢的加工費。

因為價格公道,老闆為人和善,還時常幫忙看包、留座,學生們都喜歡在這煮麵。
然而,最近卻有學生髮現這個檔口關閉了。

學生們在詢問學校後,得到的答案是:大叔因個人原因撤檔。

但很快,疑似大叔本人發聲明說,閉店不是個人原因,而是被迫撤出,否則斷水斷電。
而從這些描述里,網友對於他離開的原因似乎也找到了蛛絲馬跡。
那就是檔口大叔因拒絕漲價,而被學校另一超市老闆逼走了。

根據學生反映,在與這所食堂相隔不遠的超市,有多個賣小吃的攤位。
其中有一家新開張的攤位也賣泡麵,但是單泡麵定價為10元。
因為價格較貴,很多學生就不去這個攤位買泡麵。
隨後,這所超市的老闆就要求食堂檔口的大叔泡麵也漲價到10元。
但是最終結果大家也看到了。
大叔不願意跟他們同流合污,寧願走也不願意漲價。

值得一提的是,在關門的前幾天,這個大叔確實匆忙的對店裡的速食麵等商品進行了促銷處理。
這似乎也印證了大叔關店是「不得已」的說法。
有的人泡麵3塊5覺得有的賺,有的人泡麵賣10塊就讓別人也賣高價。
而如果這些是真的,那有些人的吃相也太難看了。



所以,大叔離開真的是因為動了某些人的蛋糕嗎?
當然,也有人提出質疑說,一個小小的超市有這麼大的本事,能讓校領導把大叔趕走嗎?
還有知情人說,這所超市的租賃費為每年100萬元。
會不會是超市老闆為了負擔門面租賃費等,才把價格定高的呢?
但就像其他學生說的,超市本身定價高和大叔賣3.5低價並不衝突。
作為消費者,學生本身也有選擇權。
有人可能會說,3.5的泡麵和10元的泡麵是一樣的嗎?
但其實這個問題的重點不在於泡麵本身有沒有區別。
而是學生們因此失去了一位貼心的大叔和實惠的用餐機會。
難道當混濁成為常態,清白真就是一種罪過?
雖然網上流傳的種種說法需要進一步印證,但事情發生後,這所超市確實已經被要求整改關門了。
當地相關部門也已介入了調查。

學校方面雖然表示會重新開設泡麵窗口,但學生們最關心的問題還是:
大叔會不會重返校園?
令人感慨的是,百年過去了,學生還是會和勞動人民站在一起。
為什麼一包小小的泡麵能讓大叔贏得支持?
說到底,其實是他用真誠善良換來了大學生的信任。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一個同樣發生在學生與攤主之間的溫暖事迹。
那就是福州鍋盔大叔的事。
根據一位同學的介紹,這位在學校附近賣鍋盔的大叔,因為妻子生病住院,本身已經很不容易。
但他仍然堅持照顧有困難的學生,給生活拮据的同學免費送餅。

於是被同學鏡頭記錄下的這份「加量不加價」的鍋盔,開啟了一次全國大學生愛心接力。
學生們自發的排隊購買支持,甚至有外地的學生隔空掃碼、遠程代吃也要支持。

你看,所有的善意,兜兜轉轉,都回到了那些善良的人身上。
而更讓人感慨的是,被學生們「鼎力相助」的攤主並沒有理所當然的接受這些善意。
而是拒絕了大家的捐款,並提醒大家理性購買。

沒錯,這就是我們中國人都有的一種最樸素的堅持,叫好人有好報。
你只需善良,剩下的,上天自有衡量。
而大學泡麵事件發展到現在,很多人忽略了一點。
社會上不正當競爭的事多了去了,為什麼這次大家反應如此強烈?
那是因為事件發生在校園。
作為公平、公正的象牙塔,如果連這個地方都被逐利無良的人充斥,那豈不是很可怕?
相信校方也應該清楚,因為幾塊錢的泡麵,而傷了學生的心並損傷了學校聲譽,到底值不值得。
有些底線,我們必須守住!
人一旦沒有底線,不是百事可為,而是無事不為。
今天可以是學校食堂擠走3.5的泡麵攤,明天就可以是別的地方擠走別的。
莫讓劣幣驅逐良幣!
濟南的冬天很冷。
但希望那個賣泡麵的大叔能和鍋盔大叔一樣,最後都有個溫暖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