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法國巴黎聖母院迎來了盛大的重新開放儀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然而,儀式上發生的一幕,卻出乎所有人預料——法國總統馬克龍與當選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握手,瞬間成為媒體的焦點。
當特朗普用力握住馬克龍的手時,馬克龍的笑容突然凝固,臉上閃過一絲痛苦的表情。
這一看似簡單的禮節,究竟隱藏了什麼深層次的含義?它不僅讓人聯想到兩人之間的歷史糾葛,更揭示了法國在當今複雜國際局勢中的微妙立場。為何這場握手會引發如此廣泛的關注?

馬克龍與特朗普:握手中的「較量」
2017年5月,馬克龍和特朗普的第一次握手便吸引了全球媒體的關注。
當時,兩人站在北約峰會的場合,特朗普強硬的握手令馬克龍的手一度僵硬,而這一幕成為了兩人政治關係的象徵。
馬克龍當時表示:「我們的握手不是一種簡單的禮節,它意味著我們對彼此的態度,不會有任何微小的讓步。」
這一番話不難看出,馬克龍與特朗普之間的關係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外交禮儀上,更是兩國之間政治博弈的縮影。
四年後的2024年,特朗普再次到訪巴黎。這一次,他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焦點。
馬克龍微笑著伸出手,卻被特朗普用力握住。
畫面中的馬克龍顯得有些措手不及,手部的疼痛不言而喻。
雖然兩國領導人並沒有發生言語上的衝突,但這一握手背後是否隱含著更深的政治意圖?

特朗普的強勢回歸:一個不容忽視的「美國優先」
特朗普的強勢回歸,意味著美國未來的外交政策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
他曾在競選期間多次宣稱,如果重新當選總統,他將迅速結束俄烏衝突,並削減對烏克蘭的援助。
這一立場令歐洲國家感到不安,特別是馬克龍,作為歐盟的重要領導人,他深知法國在全球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接待特朗普時,盡量展現出友好而又穩重的姿態。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直接影響了歐洲國家的外交立場。
他要求美國的盟友承擔更多的責任,而法國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如何在這種國際壓力下找到平衡,顯得尤為重要。
馬克龍的外交策略似乎在此時迎來了一個關鍵時刻,如何維持與特朗普的友好關係,同時又不失去法國在全球舞台上的話語權,是他面臨的重大考驗。

馬克龍的外交策略:在動蕩中尋求平衡
馬克龍與特朗普的握手所體現的並不僅僅是兩國元首的私人互動,更反映了法國當前的外交困境。
2024年,法國國內局勢動蕩不安,社會抗議不斷,馬克龍在國內政治上的支持度較低。
在這種情況下,馬克龍試圖通過加強與特朗普的外交聯繫,為法國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
在歐洲領導人中,馬克龍是最早與特朗普進行電話交流的首腦之一。
這一外交動作也被解讀為馬克龍通過外交接觸試圖獲取外部支持,尤其是在法國政壇的動蕩時期,馬克龍的這一「主動出擊」讓他在國際社會中展現了法國的影響力。
法國的外交部表示,這次三方會談是馬克龍精心安排的,旨在通過與特朗普的接觸,展現法國在全球事務中的積極姿態。
但馬克龍此時的外交策略,是否會遭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的挑戰?這成為了此次握手背後潛在的重大懸念。

澤連斯基的尷尬角色:被冷落的烏克蘭
此次會談中,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角色顯得尤為尷尬。
雖然他是與特朗普和馬克龍共同舉行會談的三方之一,但卻並沒有受到同等的外交禮遇。
根據媒體報道,澤連斯基在巴黎聖母院的儀式上,並沒有受到馬克龍的正式接待,而是由禮賓司代為接待。
這一差別待遇,反映了法國在面對烏克蘭問題時的複雜立場。
澤連斯基的尷尬境地不僅是因為法國對待他在外交上的冷遇,還與特朗普的立場密切相關。
特朗普一再表示,他將減少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這讓澤連斯基感到越來越大的外交壓力。
馬克龍雖然在此時主辦了三方會談,但他也意識到,如何在特朗普和澤連斯基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是他面臨的難題。

握手中的外交信號:誰在主導?
馬克龍與特朗普的這次握手,似乎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禮儀,背後更是兩國領導人之間複雜的外交互動。
在這場握手中,特朗普的強勢體現得淋漓盡致,馬克龍的「無奈」也在其中得到了體現。
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外交接觸,更是兩國領導人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博弈和角力。
特朗普的再次當選,意味著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話語權將再次得到強化。
對於馬克龍而言,如何在這種局面下保持法國的獨立性和話語權,將是他未來外交工作的關鍵。
而澤連斯基的尷尬,則揭示了烏克蘭在全球政治中的孤立狀態,如何在大國博弈中找到立足點,仍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這一握手所帶來的,不僅是一次外交儀式的簡單回顧,更是一次全球政治的深刻反映。
兩國領導人在這一瞬間的較量,成為了未來國際局勢變化的一個重要信號。
信息來源:
觀察者網《「富有成效的會談」,馬克龍、特朗普和澤連斯基舉行三方會晤》
歐時大參《馬克龍與特朗普「握手」引關注,這次是特朗普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