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決定出面收拾殘局,給尹錫悅留個體面,將阻止彈劾案通過

2024年12月14日11:50:28 國際 4150

尹錫悅這場僅僅維持了6個小時的戒嚴令,在多方反對之下已經成為了一場鬧劇,其幕僚不得不主動辭職以求平息事態。然而,在戒嚴令後對尹錫悅群起而攻之的在野黨,恐怕要迎來戒嚴鬧劇的全新反轉。

執政黨決定出面收拾殘局,給尹錫悅留個體面,將阻止彈劾案通過 - 天天要聞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5日報道,面對在野黨咄咄逼人的施壓,尹錫悅所在的國民力量黨頂住了壓力,明確做出了兩大指示:一是要求尹錫悅自己退黨,避免國民力量黨受到尹錫悅這一行為的影響;二是對在野黨喊話,稱己方將力阻總統彈劾案通過,力挺讓尹錫悅把自己的任期做完。

國民力量黨的黨首韓東勛表示,自己將負起責任帶頭收拾殘局,共同民主黨的黨首李在明也是這樣想的,然而兩人的做法卻大不相同。一個支持尹錫悅繼續幹下去,一個則聯手其他黨派發起了對尹錫悅的彈劾。

執政黨決定出面收拾殘局,給尹錫悅留個體面,將阻止彈劾案通過 - 天天要聞

本來在戒嚴令發出之後,尹錫悅的形象已經無限接近於「跳樑小丑」,連他所在的國民力量黨也不得不與其「切割關係」,以至於外界普遍認為在野黨針對尹錫悅的彈劾或可順利通過。畢竟從議會席位來看,共同民主黨佔有170席,只需要再攢30票就可以達成目標,難道國民力量黨的議員,在經歷這麼一番鬧劇之後,還會繼續支持尹錫悅?

可一天之後,國民力量黨迅速穩住陣腳,擺出了要繼續支持尹錫悅的態度。如果該黨沒有一個人倒戈,李在明的彈劾就不可能生效。

至於國民力量黨的動機,目前來看還是比較清晰的,首先是考慮到了這個黨派未來的發展。現在這個時候支持彈劾尹錫悅,新選上的總統幾乎一定是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那還不如按部就班的讓尹錫悅幹下去,己方角逐下一任大選。更何況,國民力量黨的黨首韓東勛難道不想當總統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執政黨決定出面收拾殘局,給尹錫悅留個體面,將阻止彈劾案通過 - 天天要聞

尹錫悅2022年上任,任期為5年,2027年卸任,這也就意味著韓國的競選活動2026年就將進入高潮階段。把目光放在兩年後,屆時尹錫悅戒嚴令的影響不會像現在這麼大,國民力量黨還有連任的可能。如果這個時候放棄,國民力量黨的名聲或將永世不得翻身。

其次也是考慮到了韓國政壇的穩定。不可否認地是,韓國總統某種程度上算是一個「高危職業」,近幾任總統平穩落地的實在是不多,也就文在寅一個人。這種總統下台後就要把他批倒批臭的做法,一旦長期延續下去,只會導致韓國政壇充滿更多的暴力行動。並且7年時間兩任總統因彈劾而下台,這說出去的確不光彩。

更遑論尹錫悅此舉也沒造成多大影響,碎了幾塊國會大廈的玻璃而已,出動的只是小規模的特種部隊,並未真的要發起一場軍事政變,造成的損失還在可控範圍之內,過於上綱上線似乎也沒必要。

執政黨決定出面收拾殘局,給尹錫悅留個體面,將阻止彈劾案通過 - 天天要聞

所以國民力量黨經過斟酌,考慮到未來發展,決定給尹錫悅一個體面,拿他退黨作為交換,換取不支持對尹錫悅的彈劾。至於尹錫悅卸任之後是不是會被調查,那就要看韓東勛和李在明誰能於2027年勝選了。

總而言之,這場鬧劇式的戒嚴令事件,最後收場的方式恐怕也將是一場鬧劇——各方大概率會維持戒嚴令之前的狀態,繼續看著尹錫悅執政,直到尹錫悅任期結束或者再搞出點大新聞來。後者也不是完全沒可能,畢竟只要尹錫悅還是總統,那韓國的軍權就還掌握在他的手上。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宣誓就職後,將簽署「創紀錄」數量的總統令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宣誓就職後,將簽署「創紀錄」數量的總統令

當地時間20日,特朗普將宣誓就任第47任美國總統,開啟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此前,他承諾在華盛頓宣誓就職後將立即簽署「創紀錄」數量的總統令。對於「創紀錄」數量的總統令,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台記者問特朗普:「會超過100嗎?」特朗普回答:「至少
最新:洛杉磯山火已致24人死亡! - 天天要聞

最新:洛杉磯山火已致24人死亡!

據@央視新聞消息,美國洛杉磯縣法醫辦公室12日確認,洛杉磯山火造成的死亡人數升至24人。據加州林業與消防局當地時間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加州各地共有105起大大小小的山火,總過火面積超163平方公里。據路透社報道,規模最大的帕利塞德山火蔓延,威脅到人口稠密的聖費爾南多山谷。這裡有上百萬居民,擁有好萊塢華納兄...
美政客用口水「噴」山火!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局長:不要把災難政治化 - 天天要聞

美政客用口水「噴」山火!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局長:不要把災難政治化

多場山火12日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洛杉磯地區肆虐,美國政界圍繞山火話題持續互噴口水、互相指責。共和黨籍的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12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洛杉磯大火仍在肆虐。不稱職的政客根本不知道如何滅火。數以千計的豪宅已經消失,還有更多很快就會消失。到處都是死亡。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之一。他們就...
美國駐華大使離任前「勸告」中國:重新考慮對外政策,換一條道路 - 天天要聞

美國駐華大使離任前「勸告」中國:重新考慮對外政策,換一條道路

在特朗普就職前一周,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即將離任換新。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了三年之久的美國代表人物,伯恩斯曾因為多次對華「說教」,以及非常沉迷中國的高鐵而聞名。媒體描述伯恩斯幾年時間內或因公務或自行旅遊到過中國幾十個大中型城市,他的很多旅程選擇坐高鐵而不是坐飛機,還曾多次誇讚中國高鐵「絕對令人印象深刻」...
特朗普和普京緊急安排會晤,美國態度已改變,對俄卻是壞消息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和普京緊急安排會晤,美國態度已改變,對俄卻是壞消息

距離美國政府換屆只有9天時間,各方都在關注未來特朗普上台之後,對俄烏衝突態度的改變。按照特朗普之前「火速結束衝突」的承諾,以及提前已經找到俄烏談判特使人選來看,美國這次的表現可謂是很有誠意。美俄雙方包括國際社會普遍希望在2025年能解決,而且根據澤連斯基在12月、1月的表態中,也罕見不再對被佔領的土地有「執...
趕在特朗普上台之前,英國財政大臣訪問中國 - 天天要聞

趕在特朗普上台之前,英國財政大臣訪問中國

拜登政府走人之前,他們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西方盟友一個接著一個找上中國,甚至就連「特殊盟友」英國,在對華問題上跟美國都不再是一條心。 (英國財政大臣雷切爾·里夫斯) 美聯社放出....
未來十年:中國趨中立,美與非美能源集團對峙。 - 天天要聞

未來十年:中國趨中立,美與非美能源集團對峙。

近年來,中美關係一直是國際舞台上的焦點。特朗普上台後,世界格局似乎正迎來一場深刻變革。在這場大國博弈中,我們將如何看待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本文將帶您一起探討。自特朗普上台以來,中美之間的對抗逐漸從產業與科技領域轉向能源與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