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4年12月12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介紹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以下為發布會現場文字實錄:
發布會現場圖
水利部副部長 王道席: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同時,也藉此機會對大家長期關心水利工作特別是南水北調工作表示衷心地感謝。
今天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間節點,是我們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工程現場實地調研考察,親自主持召開了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在一些關鍵節點總書記都會作出重要的指示批示。總書記強調,南水北調工程是國之大事,「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總書記要求我們要確保南水北調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甦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使之不斷造福民族、造福人民」,這些都為我們做好南水北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託,牢牢守住安全發展的底線,加強科學調度,穩步提升工程的綜合效益,世紀工程的戰略性功能日益顯現,國之重器的生命線作用不斷鞏固。
我們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優化水資源的配置格局。作為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南水北調工程從戰略上、全局上優化了我國的水資源配置格局。截至今天,工程已累計調水超過了767億立方米,沿線的城市生活和工業供水保證率顯著提升,有力改善了北方地區特別是黃淮海地區的水資源條件和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有效促進了水資源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
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工程供水區域不斷延伸,惠及了沿線45座大中城市、1.85億人。隨著受水區配套工程的不斷完善,受益範圍正由大中城市向農村地區拓展,受益人口也是逐年增加。
我們落實節水優先方針,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把節水作為受水地區的根本出路,全面提升受水區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用水效率總體水平位於全國前列。我們指導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的指標體系,推廣應用成熟適用的節水技術。
我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人水和諧共生。深入貫徹落實進一步加強丹江口庫區及其上游流域水質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持續做好中線工程水源區水質的安全保障工作。十年來,東線工程的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中線工程保持在Ⅱ類及以上,也就是說,有時候我們的水質能達到Ⅰ類。通過水源置換和生態補水等綜合措施,華北地區的地下水水位總體得到了回升,一大批河流和湖泊重現生機。
我們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工程管理的能力不斷提升。貫徹落實《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打造重大工程建設運行管理的法治化樣板。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水源區建立了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還強化科技創新,一大批創新成果得到了推廣應用。落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加快推進數字孿生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工程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也顯著提升。
我們還加快總體規劃修編,高質量推進後續工程建設。《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修編目前取得了積極進展,中線後續引江補漢工程已進入到全面實施階段,積極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做好東中線一期工程竣工驗收各項準備。
工程通水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詮釋,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重大成果,為加快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新時代新征程,水利部將深入實施《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儘快完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布局,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我先簡要介紹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