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發布
國家進一步強化救災物資管理工作
11月1日,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救災物資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全面涵蓋救災物資管理的十個關鍵方面,包括需求統計、採購輪換、儲備保管、調運管理、接收發放、使用管理、捐贈物資管理、回收處置、標識推廣及監督管理。在健全救災捐贈物資管理制度方面,《通知》提出,地方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動態評估本行政區域風險形勢,會同有關部門與有意向的企業、社會組織等建立應急物資政社協同保障機制,健全常態化合作機制,鼓勵、引導和支持企業、社會組織等按需開展救災捐贈活動,形成保障合力。
民政部規範基金會名稱不使用字型大小有關情形
11月6日,民政部印發《關於明確基金會名稱不使用字型大小有關情形的通知》。通知明確,根據民政部《社會組織名稱管理辦法》規定,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新登記的基金會名稱原則上由行政區劃名稱、字型大小、行(事)業領域、組織形式依次構成。
民政部等24部門印發重要措施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日前,民政部、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等24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聚焦促進養老服務供需適配、拓展養老服務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加強養老服務設施設備和產品用品研發應用、加強養老服務消費保障、打造安心放心養老服務消費環境等5個方面,提出19條政策措施,要求進一步有效挖掘養老服務消費潛力,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實現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
關注cop29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
cop29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開幕。 圖/ic
11月11日至24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二十九次會議(cop29)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來自約20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會。
中國可持續發展藍皮書在cop29中國角發布
11月19日,《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4)》在cop29中國角「邁向碳中和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新實踐」主題邊會上發布。《藍皮書》顯示,自開展評估以來,中國可持續發展綜合指數已連續7年穩步提高,累計增幅達46.8%。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資源環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護五個單項指數均保持上升態勢。中國正逐步形成可有效支撐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城市空間格局。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一攬子平衡成果
經過長達兩周的談判,大會就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通過20餘項決定,達成了名為「巴庫氣候團結契約」的一攬子平衡成果,特別是達成了2025年後氣候資金目標及相關安排,設立了到2035年發達國家每年至少3000億美元的資金目標及每年至少1.3萬億美元的氣候融資目標,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氣候行動,同時完成了《巴黎協定》第六條國際碳市場機制運行細則,並就減緩工作計劃、全球適應目標等作出安排,進一步鞏固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勢。
行業動態
家長反映「成都少年志願者」機構捲款跑路,當地成立專班調查
11月12日,有網民發布信息稱「成都少年志願者」機構捲款跑路,涉及金額或達數千萬元。資料顯示,「成都少年志願者」公益中心由成都市原動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管理,2015年經政府批准成立,登記機關為成都市民政局。家長們稱,該機構通過捐書、撿垃圾、義賣等社會公益活動吸引家長關注並註冊,之後又推出如「專利申請」「競賽規劃」等項目,向家長收取高額費用。11月13日,成都市金牛區民政局發布情況通報稱,已就此事聯合區公安等部門成立工作專班,正開展調查工作。
中華慈善論壇(2024)暨中華慈善總會成立三十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11月14日,中華慈善總會在京舉辦中華慈善論壇(2024)暨中華慈善總會成立三十周年座談會。本次會議以「春華秋實30載,攜手奮進新時代」為主題,匯聚慈善領域專家學者與資深工作者,通過理論探討與實踐經驗交流,力求多層面、多角度探尋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模式及路徑,為推動新時代中國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奉獻智慧。
2024年鄉村教育發展論壇舉行
11月19日,2024年鄉村教育發展論壇在京舉辦。本次論壇以「聚力同心,全面發展」為主題,來自政府部門、學術機構、企業和社會組織的代表,聚焦「鄉村教育振興發展」和「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解讀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政策,建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剖析鄉村教育面臨的挑戰,發布《鄉村學生全面發展報告》。
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互聯網公益慈善論壇舉行
11月21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互聯網公益慈善論壇在浙江烏鎮成功舉辦。會議聚焦互聯網公益慈善,展示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創新成果,並發布了中國特色互聯網公益發展報告,旨在推動科技向善,服務民生福祉。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24年會舉辦,共話「信任與高質量的慈善」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24年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和北京基業長青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辦的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24年會在浙江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園區舉辦。本次年會是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的第16次年會,以「信任與高質量的慈善」為主題,共設置2場主論壇、14場平行論壇、1場晚會以及慈善市集活動。近千名參會者通過分享、交流,合力探尋公益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第二屆亞洲公益論壇在海口舉行,中外嘉賓共話亞洲公益全球化
11月27日,第二屆「亞洲公益論壇」在海南省海口市開幕。本次論壇以「多元合作、永續發展」為主題,聚焦亞洲公益全球化,吸引了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公益慈善組織以及24個國際組織的代表近400人參加會議。圍繞「全球減貧與民心相通」「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多元行動」等多個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用亞洲視角總結2015年至2024年10年間中國社會組織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經驗,探討公益慈善事業如何在2025年至2030年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行動計劃,推進跨界別、跨區域的交流與合作。
csr動態
中證協發布2023年證券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報告
11月12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2023年度證券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103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379個脫貧縣,有66家證券公司加入「證券行業促進鄉村振興公益行動」,25家證券公司成立公益基金會,60家證券公司承銷綠色債券174隻,全行業公益性支出達6.89億元。
中國平安發布2025-2027年服務貴州鄉村振興計劃
11月18日,中國平安發布「中國平安2025-2027年服務貴州鄉村振興計劃」,宣布將通過產業幫扶、人才培養、鄉村治理、和美鄉村建設四大舉措,持續升級、加大服務貴州鄉村振興的力度,包括為貴州省發放農業發展貸款超10億元,提供農業產業風險保障超1200億元,為脫貧地區和邊緣戶減免農險保費5500萬元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比亞迪宣布捐贈30億元慈善基金投入教育事業
11月18日上午,比亞迪舉行成立30周年暨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發布會。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會上介紹,比亞迪計劃捐贈30億元設立慈善基金,投入教育事業。
esg熱點
為應對氣候變化採取措施的環保上市企業比例上升至42.1%
11月5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的第十六屆環境與發展論壇在無錫舉行。論壇上,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業委員會對外發布《中國環保行業esg發展報告(2024)》。據介紹,環保行業市場整體呈現穩中回暖趨勢,2022年全國監測生態環保相關領域中標項目合計22611個,總中標金額13903.3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氣候行動採取措施的企業明顯增加,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企業實質性議題管理的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比例,由2023年的20%上升為2024年的42.1%。
三大交易所就上市公司esg信披「指南」徵求意見
11月6日,滬深北交易所起草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編製指南(徵求意見稿)》,對外公開徵求意見。《指南》內容既包括披露要點提示和示例,也涵蓋了重要概念解釋、主要實施步驟、相關參考索引等,旨在推動上市公司健全治理、強化管理、提升可持續發展意識,以更好的實踐推動更好的披露。據悉,《指南》本次先行設置《總體要求與披露框架》和《應對氣候變化》兩個具體指南,後續將在中國證監會統籌下,根據市場需要加快推進其他重要議題具體指南的制定,逐步實現全覆蓋。
上交所制訂推動提高上市公司esg信披質量三年行動方案
11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發布《推動提高滬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及,總體目標是力爭經過三年的努力,滬市上市公司esg治理能力、披露基礎進一步鞏固,《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4號——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相關要求得到有效執行,esg報告披露數量和披露質量明顯提高,主流評級機構對上市公司esg評價評級水平整體提升,優質上市公司綠色轉型融資得到有力支持,esg金融產品支持上市公司獲得合理估值,esg關鍵數據數字化水平明顯加強。
國務院國資委:四成央企上市公司將esg績效納入管理薪酬考核範疇
11月7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上市公司esg藍皮書》。《藍皮書》對中央企業上市公司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實踐、治理、指數、案例和報告進行了系統分析和報告。《藍皮書》顯示,在管理體系方面,近六成在董事會層面設立了esg領導機構,四成將esg績效納入管理薪酬考核範疇,近九成明確esg工作主管部門處室,較2023年增加近10個百分點。在信息披露方面,截至2024年9月底,央企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esg報告披露率達99.6%,其中82家央企集團控股上市公司esg報告覆蓋率達100%。
新京報記者 代文佳
編輯 彭沖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