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低谷與新使命
在1697年,一名剛剛被捕的假幣販子正接受審訊。他臉上滿不在乎,只因聽聞面前的審訊者不久前才上任,之前還是一位大學教授,一個連死刑都不畏懼的狂徒,他怎會懼怕一位白髮蒼蒼的讀書人呢?然而,他大錯特錯了。不到一個小時,他便將自己知曉的一切和盤托出。在這場看似愉快的交談中,他也知曉了審訊者的名字 —— 艾薩克・牛頓。沒錯,並非同名同姓之人,正是那個聞名遐邇的牛頓,卻又不是大眾所熟知的那個牛頓形象。
彼時,牛頓已經53歲,是個鬱鬱寡歡、行動略顯遲鈍的老者。他耗費25年心血鑽研的鍊金術以失敗告終,點石成金的美夢破碎,多達100多萬字的研究筆記淪為笑柄,還為他招致研究偽科學致使晚節不保的罵名。他陷入了抑鬱之中,失眠狀況嚴重,可白天又極易在任何地方入睡,還會神志恍惚地喃喃自語。同時他脾氣暴躁,動輒對他人惡語相向,對觸怒自己的人懷有極強的報復心。在學院里,他的風評急轉直下,前來聽課的學生日益稀少,工資也一扣再扣。曾經被社會視作神明般的科學家,如今已跌落神壇。
恰在此時,財政大臣來信,邀請他前往皇家造幣廠出任督辦,這是一個集刑事偵探、審問者與監管者於一身的職位。牛頓當時正渴望轉換心情,甚至未深入了解督辦的職責所在,便在一氣之下應允了這個與自身專業毫不相干的職位,企圖與往昔的榮耀和恥辱徹底告別。
假幣危機與牛頓應對
當時的英國,假幣泛濫成災,有一種剪切式假幣肆虐,造假者從真幣邊緣剪下少量白銀,再將積攢起來的碎銀打造成完整銀幣。牛頓上任後極為惱怒,立刻著手改良貨幣,在新貨幣邊緣壓制花紋與文字,如此一來,一旦貨幣邊緣受損,便表明其被剪切過。
本以為假幣危機可就此化解,然而財政大臣卻帶來了噩耗,剪切式假幣剛被遏制,又有人開始製造足以以假亂真的假幣,就連牛頓新設計的防偽邊緣也能被仿冒。財政大臣還告知牛頓,督辦的職務並非技術顧問,而是要作為偵探抓捕這些假幣製造者。牛頓頓時心態崩塌,這才知曉督辦工作如此棘手,當即堅決拒絕了這份差事。
實際上,牛頓與貧窮的距離並不遙遠。學生時期,他因家境貧寒,依靠為富二代同學做雜務來賺取自己的學費與生活費。他深知若假幣致使英國經濟崩潰,那些窮人將會陷入比自己當年更為凄慘的境地。或許是因為自己曾歷經困苦,所以不願目睹那些毫無依靠的人在困境中掙扎。牛頓找到財政大臣,重新接下了督辦工作,決心全力懲治假幣製造者。
組建牛頓偵探團
牛頓詳細了解了自己在警界所擁有的權力,但他並不打算遵循警察辦案的常規流程。他自行招募了線人、卧底與打手,組建起了屬於自己的牛頓偵探團。這位在大學中度過了36年,幾乎未曾真正涉足社會的人,即將直面社會最為黑暗的犯罪世界。
假幣團伙的首領很快得知了這一消息,他內心頗為興奮,在他看來,英國當局終於出現了一位與他智力相當的對手。假幣乃全英國的公敵,一位名叫威廉・查洛納的鑄幣專家也前來助力。他曾發表諸多防範假幣的科普文章,此刻欲成為牛頓的助手,貢獻一份力量。福爾摩斯需要華生相伴,但牛頓卻不需要。牛頓委婉地拒絕了他,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斷。
深入調查假幣網路
牛頓開始剖析假幣團伙首領的代號,這位錢德勒先生真實姓名不詳,顯然難以輕易接近。於是他決定從犯罪網路的最外圍入手。假幣需要有人在黑市或街頭巷尾進行售賣,這類人最易暴露,他的偵探團時常能夠抓獲一些。之後牛頓便親自前往監獄審訊,從他們口中撬出更多涉案人員的名字,就這樣一步步深入犯罪網路,逐漸逼近核心人物錢德勒先生。
調查開展不久,查洛納再次前來求職,牛頓不禁有些惱怒,再次予以拒絕。但此次查洛納表現出的並非難過,而是一種無聊之感。他告知牛頓,自己知曉錢德勒先生的真實身份,能夠助力牛頓加速破案進程。查羅納卸下偽裝,對牛頓說道:「錢德勒先生.......正是在下」。
查洛納的犯罪之路與挑釁
威廉·查洛納出生於當時治安混亂的伯明翰,自幼喪母,還被父親為償還債務賣給當地工匠。他跟隨師父學習打造鐵釘,熟練掌握了金屬熱加工工藝。然而他卻常常食不果腹,因為工錢皆被師父收入囊中,師父還嫌他桀驁不馴,將他逐出師門。查洛納流浪至倫敦,因未接受過教育而難以找到工作,於是便組建團隊製造剪切式假幣。但尚未獲取多少收益,不知何人給貨幣增添了防偽邊緣,斷了他的財路。
他心懷不滿,一怒之下自學鑄造新型假幣,成功製造出全英國最為逼真的假幣。查洛納搖身一變,成為了 「點石成金」 的 「鍊金術師」,賺得盆滿缽滿,假幣網路逐漸蔓延至全國。
恰逢那個年代的英國警界存在一個巨大弊端,各城市的犯罪記錄彼此互不連通。在這個沒有電腦與網路的時代,無人能夠匯總各城市的犯罪記錄,難以追查跨城市的罪犯,查洛納輕而易舉便過上了腰纏萬貫的生活,可這種生活卻讓他感到乏味,他決定找點樂子。他開始發表防範假幣的科普文章,成功塑造出鑄幣專家的形象。畢竟他對辨別市面上的假幣確實頗為精通,可即便如此,他依舊覺得無聊。當他聽聞大名鼎鼎的牛頓入職皇家造幣廠後,便決定主動現身挑釁一番,而後在牛頓反應過來之前消失得無影無蹤。牛頓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又氣又惱,同時不禁感慨自己確實變得遲鈍了,既未識破查洛納的偽裝,也未能當場將其擒獲,但他並未長時間沉浸於遺憾之中。
牛頓與查洛納的交鋒
鑄幣專家查洛納很快再次露面,當眾指控皇家造幣廠偷賣鑄幣模具,致使假幣泛濫,他聲稱政府應當派遣像他這樣的專家進入造幣廠進行監管。牛頓聽聞後怒不可遏,但他明白查洛納敢如此肆意妄為,便是篤定自己手中沒有證據能夠將其定罪。於是牛頓只能佯裝不知查洛納的真實身份,客觀地駁回了他的要求。
不過,牛頓也並未完全處於被動局面。在查洛納此番挑釁之後,他安插了多名間諜潛入查洛納的組織為其工作,這些間諜在組織內逐步晉陞,直至靠近查洛納身邊,探尋罪證。
而牛頓自己則一邊繼續以督辦的身份出席上流場合,一邊喬裝改扮後混入倫敦的酒吧與黑市搜集情報,買通線人,策反敵方人員。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牛頓一心想要扳倒查洛納的這段時間裡,他的抑鬱癥狀有所減輕,渙散的注意力也重新得以集中。
然而憤怒卻使他的狂躁癥狀愈發嚴重,他開始要求警察將剛抓獲的罪犯押送至造幣廠而非監獄,他還專門準備了一個私密房間親自審訊。這個房間里誕生了大量審訊記錄,但其中5箱被牛頓親手焚毀。除了他自己,無人知曉這些記錄的內容。僅有一名造幣廠員工透露,牛頓在審訊過程中極有可能使用了法律所不允許的手段,但正是憑藉這些手段,牛頓才一步步逼近勝利。
1697年9月4日,牛頓逮捕了查洛納,兩人歷經一年多的鬥智斗勇,終於在法庭上對峙。此時牛頓的間諜已深度滲透進查洛納的團隊,收集了眾多罪證,並且牛頓還成功策反了查洛納最親近的托馬斯・霍洛威,他即將抵達法院作為污點證人指認查洛納的罪行。證據與證人皆已完備,查洛納的犯罪生涯似乎即將終結。
最終對決與結局
然而再聰慧之人,在自認為勝券在握之時也容易麻痹大意。牛頓的證人今日並未現身,他已被查洛納暗中處置。查洛納總是棋高一著,因為牛頓從一開始便陷入了查洛納的誤導陷阱。查洛納煞費苦心塑造鑄幣專家的形象,千方百計想要進入皇家造幣廠,並非真的企圖滲透造幣廠,而是為了讓人根本不會聯想到他早已將勢力滲透進造幣廠。
約翰・吉本斯從一開始便作為查洛納的線人混入牛頓的陣營,正因如此,牛頓的每一步行動都被查洛納盡收眼底。他始終清楚身邊哪些人是牛頓的間諜,那些間諜自以為收集到的罪證,實則都是查洛納故意泄露給他們的,皆是漏洞百出的虛假證據,根本無法為其定罪。
牛頓再次遭受戲弄,查洛納被無罪釋放,他還對法官大放厥詞後揚長而去。但他很快又折返回來,數月之後,他將牛頓告上法庭。查洛納聲情並茂地講述自己作為一名痛恨假幣的鑄幣專家,僅僅因為舉報造幣廠偷賣模具觸犯了牛頓的利益,便被牛頓捏造虛假證據誹謗。
隨後他拿出牛頓與假幣販子交易的證據,控訴就是這個偽君子致使國家經濟瀕臨崩潰邊緣。查洛納陳述完畢後,迅速離開法庭,只留下瀕臨崩潰的牛頓。彼時的法院沒有律師,也不存在無罪推論,牛頓只能逐句為自己辯解,以證清白,最終才得以無罪釋放。但今日所遭受的羞辱已徹底擊垮了他的自尊心,他原本有所好轉的抑鬱癥狀再度複發,且程度更為嚴重。此時是1698年,牛頓已55歲,他又開始喃喃自語,決定放棄對查洛納的追查。
英雄遲暮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屢見不鮮,牛頓似乎也未能倖免。唯一有能力擊敗查洛納的他倒下了,查洛納變得愈發自信,甚至開始製作假彩票,不過數月之後便被捕入獄。但他在被捕之前已銷毀了所有證據,深知自己必定會再次無罪釋放,於是趁機在牢房中招募新的崇拜者,向這些罪犯吹噓自己的犯罪經歷,尤其是那幾次戲弄牛頓的精彩片段,他越講越得意,直至發覺其中一名罪犯有些面熟。
數月之前,牛頓本已決定放棄追查洛納,英雄遲暮的故事似乎即將上演,但並非在今日。若是年輕時的牛頓,或許真的會就此罷休。但此刻的牛頓正處於最為暴躁的狀態,他越想越氣,憤怒使他的注意力再度集中。牛頓重整旗鼓,決心打響與查洛納的決勝之戰。
他調取了最近8年英國所有城市的犯罪記錄,從科學的視角來看,世間萬物皆會留下痕迹,查洛納的犯罪歷程就隱匿於其中,只是此前從未有人將它們聯繫起來。正如在他之前,無人發現蘋果落地與地球公轉之間存在關聯一樣。
他開始頻繁地與各類證人面談,從普通市民到罪犯,直至與所有與查洛納相關的人都交談完畢。但牛頓無暇逐一甄別他們是否說謊,他只能將數百份訪談記錄與英國8年來的所有犯罪記錄在腦海中交叉比對,抽絲剝繭般梳理出查洛納的所有罪證。
在那個沒有電腦與網路的時代,無人能夠匯總如此海量的信息,這需要承載足以讓人腦超負荷的記憶量與思考量。但他可是艾薩克・牛頓,所有與查洛納相關的時空在他的腦海中徐徐展開,查洛納的一生經歷毫無保留地呈現在他眼前。牛頓看到他因自幼缺乏關愛,如何成長為一個喪失人性的惡棍,因自己曾歷經風雨,便妄圖將他人的希望全部摧毀。牛頓目睹了他的犯罪過程以及脫罪手段,但又留下了哪些證據與目擊者呢?他的犯罪軌跡與證據鏈逐漸清晰完整,如今只差等待他露出馬腳。再聰明之人在自認為勝券在握時也會麻痹大意。
查洛納未曾料到牛頓在如此低谷之際還能東山再起,也未想到牢房中幾乎皆是牛頓的眼線,他親口認罪的話語已被眾人聽聞。查洛納很快被押解至法庭,而此次他再無翻盤的可能。法庭內只有堆積如山的證據與證人,還有曾被他羞辱過的法官,以及被他徹底激怒的牛頓。查洛納當場被宣判死刑。這場長達三年的頭腦較量,艾薩克・牛頓最終獲勝,威廉・查洛納敗下陣來。
查洛納很快被執行絞刑,至死都不肯懺悔,在重力的作用下痛苦掙扎,直至生命消逝。而牛頓,他是否重回巔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終會老去。但他重新找回了自信,不再被失眠與易怒所困擾,成功地與往昔的榮耀與恥辱達成了和解。偵破查洛納一案後,他榮升皇家造幣廠廠長,年薪是擔任教授時的35倍,一干便是27年,還推動了金本位與紙幣的使用,其影響力延續至今,使他在物理學家牛頓、數學家牛頓之外,又成為了經濟學家牛頓。或許他將就此平和安穩地度過餘生。
文本來源 @迷因水母 的視頻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