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局勢再次急轉直下,反對派武裝迅速攻佔了大馬士革。這一系列事件猶如多米諾骨牌,引發了一連串深遠影響。與此同時,阿薩德的行蹤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一覺醒來,敘利亞局勢突變
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從發起進攻,到最終掌控局勢,期間只經過了短短十二天的時間。如今,一覺醒來,反對派武裝已經攻入大馬士革。
據央視新聞報道,反對派武裝稱「已解放大馬士革並推翻阿薩德政權」。局勢發展到這個程度,許多人不由得好奇,30萬精銳政府軍究竟為何會打成這個結果。
(敘利亞叛軍攻向大馬士革)
首先,敘利亞經濟長期處於低迷狀態,美國及其盟友的嚴厲制裁是關鍵推手。在制裁的重壓下,敘利亞政府不得不採用新的經濟措施來挽救財政,但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相反,失業率飆升,社會穩定性不斷下降,為反對派勢力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其次,戰爭對農業的摧毀性打擊更是雪上加霜。大量勞動力流失,使得糧食供應愈發依賴進口。在惡性循環中,政府即便手握眾多先進武器,也難以凝聚士氣,政府軍如同空殼一般,一觸即潰。
再來看國際層面。在這場衝突中,各方勢力暗流涌動。最大贏家似乎已經出現,土耳其不再掩飾對反對派武裝的支持,甚至嘲諷阿薩德總統為「咎由自取」。同時,庫爾德武裝在美國的背後支持下,趁機擴大地盤,控制住戰略要地代爾祖爾,並切斷伊拉克親伊朗民兵的增援。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俄羅斯雖然一如既往地派出空天軍進行高強度空襲,但效果微乎其微。當前形勢下,俄羅斯也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在敘利亞的戰略部署,駐敘俄軍開始收縮,集中保護沿岸重要軍事基地,以確保在最壞情況下依然能夠保全重要利益。
危機之下,一架專機飛往俄羅斯
敘利亞局勢發展到如今的程度,阿薩德不得不前往莫斯科,象徵著其在國內政治舞台的暫時謝幕。當時,一架編號為敘利亞航空9218的飛機在大馬士革起飛後,消失在霍姆斯上空的雷達信號中。隨後俄媒報道稱,阿薩德及其家人已經抵達俄羅斯。
(阿薩德抵達俄羅斯)
俄羅斯方面聲明稱,通過與敘境內各武裝勢力談判,阿薩德已經將權力和平移交。然而這並不能終止敘利亞的困境,經濟危機和社會撕裂,仍舊如同陰雲,籠罩在未來的每一個日子。
無論是誰接手敘利亞的權柄,都將面臨經濟困窘與政治混亂的雙重挑戰。世界銀行的報告紙上寫滿了憂慮:物價高企、基本服務捉襟見肘、失業率居高不下。
事實上,各派武裝分割敘利亞的現狀也沒有改變,持續不穩定的局勢造成了惡性循環,城市和農村難以恢復生產。敘利亞需要的是和平與穩定,以及來自國際社會的經濟支持、全面而深遠的政治重建。
(俄軍赫梅納姆空軍基地)
敘利亞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各種勢力和因素交織,宛如一場複雜的博弈。如果局勢短期內無法得到遏制,其帶來的後續影響很可能蔓延至周圍地區,為整個中東地區的局勢蒙上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