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遭遇重大挫折,任命的法國政府已經倒台,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反對派領導人勒龐再勝一局,距離法國總統位置越來越近,她會創造法國政壇的歷史嗎?
在12月4日,法國國民議會以331票的結果,通過了對法國政府的不信任案。這個結果,讓法國總統馬克龍沒有想到,因為在今年10月,法國政府就遭遇過不信任案,最終支持率僅為197票。而在第二次不信任案投票前,馬克龍還聲稱,他對法國總理巴尼耶挺過表決很有自信,但現實讓他非常失望。
法國出現這種情況,根源是西方體制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在蘇聯解體後,西方慶祝自己的「勝利」,認為這證實了「西方體制的優越性」。但事實是,在進入現代後,沒有任何一個所謂的「西式民主」國家成功崛起。在廣大的南方國家中,「西式民主」都遭到了失敗。或許有人會拿出日本、韓國、的例子。然而,日本不是一個真正的「西式民主國」,而是政治門閥主導的國家。韓國的高速發展的根基,是朴正熙軍政府時期打下的。
至於西方自己,他們的「優越」其實建立在殖民紅利的基礎上。從法國所在的歐洲的情況看,排除俄羅斯的歐洲部分,他們只有不到6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有多達44個國家,如此破碎的行政劃分,根本無法將工業優勢長期維持,因為市場很小、資金規模不大。現在,法國長期控制的西非地區局勢變了,馬里、塞內加爾、尼日等國都在擺脫法國影響,他們的殖民紅利已經吃完,已經難以拿出資金維持現行政策。
「西式民主」的挫折,也跟選民也有關係。近些年,我們會看到一種怪異的循環,即選民對現任政府不滿意,然後推選反對派上台。然而,反對派變成執政黨後,又有讓選民不滿意的地方,大家又開始呼籲其下台。或許有人認為,這是「西式民主」的「糾錯能力」。但也有人覺得,這種循環無非讓選民能發泄一下情緒,除此之外再無意義。
當然,這次法國政府的倒台,對反對派是一場大勝。法國愛國者黨已經發布請願書,指責馬克龍的政策「全部失敗」,應當立刻下台。愛國者還慫恿民眾在12月7日舉行示威遊行,施壓馬克龍下台。對這個情況,極右翼政黨領導人勒龐喜不自勝,已經迫不及待施壓馬克龍,聲稱「總統辭職才能解除法國的制度危機」。畢竟,在上一次法國大選中,勒龐與馬克龍進行了激烈競爭,直到第二輪投票才敗北。如果馬克龍下台,勒龐大概率會創造法國歷史,成為該國第一個女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