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德國政府發言人稱,德國總理朔爾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通話。
在通話中,朔爾茨展現出了強硬的一面,要求普京結束戰爭並撤軍,並強調,只要有必要,就會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烏克蘭。
需要注意的是,這番表態與美俄的立場都不同。
美國這邊,接下來會按照當選總統特朗普的意思進行,他要的是強行結束戰爭,哪怕會嚴重出賣烏克蘭的利益。
俄羅斯這邊,普京挂帥,自己帶頭處理烏克蘭問題,普京的立場也很明確,就是要烏克蘭接受新的領土現實,不得加入北約,去軍事化,去納粹化等。
朔爾茨的說法,與特朗普和普京都沒有相似之處,甚至連接近都談不上,朔爾茨要求俄羅斯撤軍,這表明他不接受「新的領土現實」,這是在給普京擺譜。
同時也是叫板特朗普——不按照德國的方案停火,德國寧願繼續支持烏克蘭打下去。
德國總理朔爾茨
為何此時聯繫普京
朔爾茨和普京已經有兩年多沒有通話了,俄方在回應此次對話時表示,能夠通話也算是有進展,但這種態度也表明,通話並無實質性的進展,也只是通了個話。
而這正是朔爾茨的目的,他的主要目的,是在趕在特朗普和普京通話之前,自己先和普京聯繫。
朔爾茨要的也不是直接結束衝突,而是表明德國的立場,表明歐盟的立場,證明歐洲也是玩家之一,像是提醒美俄,別把歐洲踢到一邊,戰爭是在歐洲大陸爆發的,不管是打是談,歐洲都必須參與其中。
俄羅斯總統普京
也只能是做做樣子
雖然朔爾茨搶在了特朗普之前,但並無太大的實質意義。
表面上看,朔爾茨的電話請求似乎是直接對普京發出了一個強硬的警告:結束戰爭、撤軍,否則德國將堅定不移地支持烏克蘭。可是,深入剖析後,就會發現這不過是形式上的外交辭令。
首先,朔爾茨所表達的全面撤軍的呼籲,實際上已經是西方國家的常見話語。畢竟,不僅是德國,幾乎所有的西方國家都在呼籲俄羅斯撤軍。而德國是否能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來促使俄羅斯在談判桌前妥協,幾乎可以說沒有太大實質性的可能。
此外,朔爾茨的態度也受到他國內外多重壓力的制約。他雖然在公開場合呼籲公正持久的和平,但背後實際上卻是德國與美國及烏克蘭之間利益博弈的產物。
其主要目的,還是要保留歐洲在俄烏衝突中的話語權。
因此,朔爾茨這次與普京的通話,更多的是為了政治上的「表演」,試圖在國內外塑造出一個主動推動和平解決問題的形象,但實質性進展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歐盟旗幟和烏克蘭國旗
歐洲難以發揮作用
10年前,俄烏就曾爆發衝突,當時德國和法國牽頭,叫停了戰爭,但事實證明,德法的方案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也是烏克蘭問題的一個縮影,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和英國牽頭,搞了個布達佩斯協議,以解決烏克蘭的安全問題,結果美英的方案失敗了,德法接盤,搞出了明斯克協議和新明斯克協議,然後又失敗了。
這一次,有可能會達成3.0版本的明斯克協議,但歐洲不會扮演太關鍵的角色,頂多是等帶著歐洲一起玩,真正有話語權,還是美國和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