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病就醫,牽動千萬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
11月21日,《河南省醫學科學計劃(2025—2035年)》正式發布。猛一看,你可能會覺得離自己很遠。但細究其內容,你會發現它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有太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作為河南首個科學計劃,為何會聚焦醫學領域,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考量呢?

首個科學規劃為何聚焦醫學?
進入冬季,心腦血管疾病也進入高發期。未來有沒有可能通過先進的醫學研究,降低這類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老百姓所關心的這個問題,正是河南省醫學科學計劃所關注的核心之一,並將其列入了攻關任務之中。
作為河南首個科學規劃,為什麼聚焦的是醫學?而不是其他領域,諸如能源、交通或者信息技術等?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我們做科技創新的戰略導向,「四個面向」中的第四個,就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而其他三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其最終出發點和落腳點,也都是為了人民生命健康和人民福祉。
作為人口大省,河南也是醫療需求大省,像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發病率較高,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和期盼,很是強烈。
而河南醫學科學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就是要通過目標上牆挂圖作戰,推動醫學科研攻關,加速新葯、新技術的研發,從而解決一個個醫療難題。

都會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好處?
細看河南醫學科學計劃,處處透著一個「實」字,是實實在在地將醫學科技創新與群眾需求緊密結合起來,不僅有著明確的目標,還有著非常具體的攻關任務。
針對我省居民疾病圖譜特點,河南醫學科學計劃明確,將圍繞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8大類45個病種,集中開展發病機制、早期診斷、治療及預防策略研究。

為了實現目標,河南專門組建了171個重點攻關團隊。
每一個攻關團隊,都由國內甚至國際權威專家領銜,例如,國醫大師丁櫻、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王寧利等;每一個攻關團隊,都有明確的課題,比如,在癌症防治方面,重點圍繞食管癌、胃癌、婦科腫瘤等,開展發病機制研究,發現新的靶點,研發新藥物。
當然,在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出生缺陷及兒童免疫性疾病、重大傳染病、口腔疾病、眼科疾病防治等方面,也都制定有具體的攻關任務,並且有專門的團隊負責攻關。
這些重大疾病攻關團隊的確定,也是充分考慮了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實驗室、省醫學科學院、醫療機構及有關高校人才團隊情況。
這份醫學科學計劃,讓人充滿了期待。因為,任何一個課題的突破,都有望改變眾多家庭的未來。

在醫療領域的布局有何深意?
這些年,通過不斷提高基礎醫療服務能力,讓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已經不再是問題,而看得好病,則成為當前和未來醫療工作的重點。
為了讓百姓不出省就能看好病,河南做了很多努力。比如,重建省醫學科學院、組建省中醫藥科學院、掛牌省預防醫學科學院,再比如,加快建設國家醫學中心、12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以及中原醫學科學城等。

這些醫療機構側重點不同,但目標一致,都是為了提升河南的醫療水平。
根據相關部門的摸底調查結果,如今,河南患者到省外就醫的比例已有明顯下降。但在重大疾病的治療和疑難雜症的診斷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問題該怎麼破?如果把之前的努力,看作是物理層面的架梁立柱,那麼,這次出台的醫學科學計劃,則意在通過省級層面牽頭,推動前期布局的這些資源,通過「開展聯合攻關」,實現「化學變化」。
值得關注的是,醫學科學的發展,同樣關聯著諸多未來產業。河南省醫學科學計劃提出,聚焦腦機介面、3D列印等10項前沿技術,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和產品,這些都有望成為河南的新經濟增長點。

通過這些技術的突破和應用,不僅可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還能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河南在下著一盤更大的棋。
也正因此,河南提出衡量省醫學科學計劃實施的成效,既要看有沒有重大科研成果、能不能在國家「三大獎」評選中獲得好成績,更要看成果轉化運用情況,以及是不是有力引領帶動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梁德寶 米方傑 宋迎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