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1日,國務院已批複南京、廣州、深圳、成都、杭州、瀋陽、大連、濟南8個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加上國務院已批複的4個直轄市,在12個一線、二線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以「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表述體現的,目前只有天津、重慶和廣州。北京、上海兩大城市雖然沒有「國家中心城市」或「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表述,但前者是我國首都,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和科創中心,後者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中心,兩個一線城市的地位和重要性自不待說。
被認為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在新一輪國土空間總規批複中被定位為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向國家中心城市發起衝刺的南京、杭州被定位是「東部中心城市」,濟南則是「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
是否意味著國家中心城市不「香」了?不盡然。
國家中心城市源於住建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層面的表述,而國務院對城市總規的批複直接點名為「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其重要性不亞於國家中心城市。
在國務院批複的《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中,天津城市性質定位為「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而新批複的國土空間總規則表述為「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實際上城市定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更值得說道的是瀋陽,沒能衝進國家中心城市或「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卻意外收穫了「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的新定位。這是瀋陽歷版「總規」中首次獲批國際化定位的城市性質,影響範圍從東北拓展到整個東北亞,而且還肩負「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的重任。
新一輪國土空間總規獲批的城市都有其獨特優勢,擔起國家賦予的特別重任。比如,深圳收穫全國性經濟中心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南京和成都獲得全國先進位造業基地、杭州引領全國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大連成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等「國字型大小」「國際化」功能定位,引領區域發展,城市能級和定位得到了新提升。
記者:羅曉飛 編輯:王樂濤 校對: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