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丨新中國成立75周年科技事業發展綜述

2024年09月12日10:50:16 國際 6318

向著科技強國加速邁進

——新中國成立75周年科技事業發展綜述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成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向著科技強國加速邁進。

  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月背著陸、智能採樣、起飛返回……在萬眾矚目之下,我國嫦娥六號任務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的創舉,成功帶回1935.3克月球樣品。這也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技術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測任務。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丨新中國成立75周年科技事業發展綜述 - 天天要聞

  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背的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從「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到中國航天員遨遊太空;從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到探月、探火工程深入推進,中國航天的高速發展折射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偉大成就。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時,科技基礎近乎為零,專門的科學研究機構僅有30多個,幾乎沒有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隨著新中國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我國攻克一個又一個科技難關,成為復興之路上的重要支撐。

  從「兩彈一星」到核潛艇,從青蒿素到雜交水稻,從石油地質勘探取得突破到萬噸巨輪下海,我國科技創新始終聚焦國家和人民需要,為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中國天眼」、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等「大國重器」接連取得世界級發現;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實現「技術造物」;我國科學家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

  ——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跨越。

  「嫦娥」攬月,「天和」駐空,「天問」探火,「地殼一號」挺進地球深處,「奮鬥者」號探秘萬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

  ——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提質加速。

  我國逐漸形成以科技型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為主體的協同創新體系。2023年末,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躍居世界首位,目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46.3萬家。

  2023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規模穩居世界第二,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64%,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截至2024年6月,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42.5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2.9件。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323.6米長、24層樓高,可容納乘客5246人,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宛如一座「海上城市」。自今年1月1日首航以來,「愛達·魔都號」已運營60餘個航次,服務近25萬國內外遊客。

  因產業鏈長、帶動性強,郵輪製造對經濟發展的拉動比例可達1:14。通過多年科研攻關,我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建造「愛達·魔都號」,助推船舶工業高端化發展的同時,也有力拉動了相關產業發展。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丨新中國成立75周年科技事業發展綜述 - 天天要聞

  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停靠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2024年1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科技與產業融合會產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75年來,我國從「一窮二白」的農業國,到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再到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產業結構持續升級,每一步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科技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北斗導航提供全球精準服務,國產大飛機實現商飛,新能源汽車為全球汽車產業增添新動力。2013年至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8.7%、10.3%,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鑄就「大國工程」。

  復興號高速列車的研製,有力推動我國軌道裝備產業體系現代化;「東數西算」工程加速推進,越來越多西部城市迎來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助力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深圳市和中山市進入「半小時生活圈」……通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我國鑄就了一批「大國工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創新成果競相湧現成就美好生活。

  高清電視、智能空調、掃地機器人等成為家居用品的主角;農業育種持續攻關,讓百姓餐桌更加豐盛;新葯研發取得重要進展,多項高端醫療裝備加速國產化,助力守護人民健康;節能環保技術加速突破,為大家守護碧水藍天。

  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10909米!這是「奮鬥者」號創造的我國載人深潛紀錄。極端惡劣的深海環境對潛水器抗壓能力、操控性能、通信系統的考驗,無一不是世界級的科技難題。

  面對挑戰,我國組織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近千名科研人員開展協同攻關,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奮鬥者」號部件的國產化率超過了96.5%,生動詮釋了新型舉國體制的巨大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系統部署、強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聚焦「四個面向」,我國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全領域布局,全面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在量子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賽道和戰略必爭領域加速布局。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國通過科技體制改革,不斷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充分釋放創新活力。

  新中國成立時,全國科技人員不超過5萬人,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僅600餘人。如今,我國科技人才隊伍量質齊增,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學科體系和最大規模的人才體系。

  通過鬆綁減負,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投身科研;通過「揭榜挂帥」「賽馬制」等,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聚焦加強研發投入、加快青年人才培養、加大初創企業扶持等內容,出台一系列改革舉措,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進一步被激發。

  關於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部署。未來,我國將在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等方面持續深化改革。

  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藍圖繪就,目標在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創新事業必將再攀高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張泉、溫競華)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在大型小區電梯阻車系統如何利用最大化?|梯雲物聯 - 天天要聞

在大型小區電梯阻車系統如何利用最大化?|梯雲物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型居住小區日益增多,居民數量龐大且密集,對小區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電動車作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其進梯入戶、違規充電等行為不僅影響了小區的環境秩序,更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在大型小區中,梯雲物聯電梯阻車系統的最大化利用顯得
與愛同行,築夢啟航 農工黨成都市委會 農工黨高新支部助力鄉村教育愛心捐贈活動 - 天天要聞

與愛同行,築夢啟航 農工黨成都市委會 農工黨高新支部助力鄉村教育愛心捐贈活動

近日,為積極響應國家關於教育扶貧和鄉村振興的號召,農工黨成都市委會、農工黨成都高新區支部攜手普華永道成都交付中心、北京普華永道中天公益基金會、成都綾羽華服形象設計有限公司來到甘孜州德格縣柯洛洞鄉中心小學,向學校捐贈餐桌椅50餘套、筆記本電腦10台、食品禮包18
21年黑暗終結:王思聰舅舅被捕,混血兒子揭秘驚人真相! - 天天要聞

21年黑暗終結:王思聰舅舅被捕,混血兒子揭秘驚人真相!

引言在一個普通的下午,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如同炸雷般傳來:王思聰的舅舅林友因涉嫌殺妻被捕,而這一事件引發了輿論的狂潮。從瑞典到中國,21年的逃亡生活,究竟是怎樣的悲劇上演?在這個與商業帝國緊密相連的家族中,隱藏著多少秘密與故事?讓我們仔細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