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來源,已贅述在文章中。
前言
七月五日,英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工黨斯領袖斯塔默擠下保守黨領袖蘇納克成為下一任首相,
相較於此前保守黨對華的態度,工黨斯塔默上台後對華髮表重要表態。
為什麼英國政壇的「常青樹」保守黨在這次大選中慘敗於工黨?工黨執政又會怎樣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呢?
英國工黨的勝利
在選舉結果公布後,工黨領袖斯塔默成功當選為首相,標誌著保守黨長達14年的執政時代的終結。
這一變化在政黨力量的對比上尤為顯著,工黨在議會中的席位大幅增加,而保守黨的席位則大幅減少,形成了新的政治力量對比。
根據選舉結果的數據分析,工黨在選舉中獲得了超過40%的選票,贏得了超過300個議會席位,成為議會中的最大黨。
而保守黨的選票和席位則大幅下降,失去了往日的執政優勢。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選民對保守黨政策的失望,也體現了工黨在選舉中的強大競爭力。
政黨力量的重新洗牌對英國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工黨的上台意味著英國政治將迎來新的執政理念和政策方向。
斯塔默作為新任首相,將帶領工黨政府推動一系列教育改革、社會福利政策以及對外政策的調整,為英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保守黨在執政期間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臨著諸多爭議和挑戰,如脫歐問題、社會不平等問題等。
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新政府付出更多的努力。超過70%的受訪者表示對新首相斯塔默的勝選持積極態度,他們期待這位新任領導人能夠帶領英國走向更加繁榮和穩定的未來。
這種期待不僅源於斯塔默在競選期間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更源於民眾對保守黨長達14年執政的反思和不滿。
斯塔默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經濟政策。政府計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通過創造就業機會和提高生產效率來推動經濟增長。
政府將投資數十億英鎊用於建設高速鐵路網路,這不僅將縮短城市之間的距離,還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民眾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在民生改善方面,斯塔默政府也提出了多項措施。政府將加大對教育領域的投入,提高教育質量和公平性。
政府將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通過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加強醫療保障等措施,政府將努力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
保守黨的衰落
說起英國保守黨,可能我們並不熟悉,畢竟是一個外國政體。要說明的是在此之前,英國保守黨已經執政英國政壇14年,歷任多個總理執政。
這麼說可能大家還是不太明白保守黨的輝煌,那麼我們來再來提保守黨以前的代表之一: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
沒錯就是那個二戰中,反對綏靖政策,主張反法西斯戰爭,英國首相的丘吉爾,他就是英國保守黨的代表人物之一。
由此也可見保守黨不說是第一大黨,絕對也是在英國政壇說一不二的存在了,是什麼緣故讓如此大能量的保守黨慘敗於工黨呢?
一切還要源於保守黨在過去的14年執政期間,實施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政策,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保守黨政府通過實施緊縮財政政策,成功地將英國的公共債務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並推動了經濟的穩步增長。
正如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所言:「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更加公平、更加繁榮的社會。」保守黨政府在過去的14年里,正是通過實施這些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政策,想要實現這一目標。
然而,保守黨政府通過社會福利方面,減少社會福利和援助烏克蘭的行為自然是引起的國內民眾的強烈不滿。
保守黨在執政期間還面臨著社會福利政策的爭議。保守黨政府試圖通過削減社會福利開支來降低財政赤字,然而這一政策卻引發了英國廣泛的社會不滿。
在保守黨執政期間,連續5個首相的更換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每個首相上台前都可以用信心滿滿來形容,最終都是黯然收場。
許多低收入家庭和社會弱勢群體感受到了福利削減帶來的壓力,這導致了社會不滿情緒的上升。此外,保守黨政府在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改革也引發了諸多爭議。
教育領域的改革導致了一些學校的關閉和教師的裁員,這使得教育質量受到了影響,醫療領域的改革則導致了醫療資源的緊張和醫療服務的下降,這使得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保守黨的執政策略在多個方面遭遇了挑戰,經濟政策的執行效果未能滿足民眾期待。
儘管保守黨在推動經濟增長和減少失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公共服務的削減,使得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逐漸降低。
保守黨的下台,有經濟政策執行效果不佳的問題,社會政策保守立場引發的爭議,還有在應對國內外複雜政治環境時的力不從心。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保守黨在選民心中的信任度下降,最終失去了執政地位。
對華政策的改變
斯塔默政府在大選後的就職上聲明要對華政策進行一個整體調整,這和保守黨的執政有一定關係。
還有一點就是英國工黨對中國的態度一直都是「有奶就是娘」,什麼意思呢?就是利益至上,利益才是最實在的。
對於英國工黨來說,振興國內經濟,致力於國內民生髮展才是當前他們的頭等大事,畢竟剛上台執政,要對自身選民的需求和自身上台前的承諾履行才行。
而要振興國內經濟,自然是不可能是「閉關鎖國,閉門造車」,還是需要和我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合作共贏才可以緩解當前英國尷尬的國內經濟。
當然,對於斯塔默在這次就職表現的善意來說,也是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這不過是英國工黨的權宜之計,工黨內部還是本質上堅持對華強硬。
也有認為英國工黨是真的要做出一些不同於保守黨的政策,要著重改變國內經濟,改善國民生活待遇。
總結
不管怎麼說,無論是曾經輝煌的英國保守黨倒台還是當前英國工黨的執政,都說明一個問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英國民眾的民意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管工黨對我國政策是否真的有重大的變化,都會給英國經濟帶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中英之後的關係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