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記,歡迎到麗湖來!」「王書記,祝賀你啊!三年前我們是同事,現在你也成長為一名新任居民區書記!」「哎呀,我現在還來不及高興,倒有點發愁,我們麗湖居民區情況比較複雜,有商品房、動遷房和老舊商品房等4個不同類型的小區組成,人員結構也各不相同。面對不同的人群,總有點放不開手腳。陳書記,你能不能給我支支招?」
普陀區第二期居村黨組織書記論壇(主辦方供圖)
6月19日,在長征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的普陀區第二期居村黨組織書記論壇上,畢業的「小梁」書記陳罡和上崗不滿百日的新任書記王薇圍繞全覆蓋、陣地建設等工作,進行互幫互助、帶教研討的情景再現。
凝聚青年人才實現雙向奔赴
「作為滬上最大公租房小區,馨越河灣居民區里的4000多戶中80%以上是滬漂青年,他們需要融入城市,並持續成長和發展。」
為滿足滬漂青年人才學習的需要,「閱心書齋」自習室應運而生,成了承載青年們夢想的地方。不少人在這裡考取各類證書,大家感受到追夢的路上,始終有人並肩同行,實現了青年成長和社區治理的雙向奔赴。
甘泉路街道雙山居民區原有的鏤空圍牆,因轄區內青年文體培育企業「青立方」在此項目施工,施工單位考慮到夜晚施工會影響居民休息,部分被砌成了實體牆,但此「好意」卻辦了「壞事」,遭到了甘泉公寓居民的強烈反對。
居民區黨總支立刻召集了居民代表座談會,一部分業主提出讓施工方恢復原來鏤空圍牆,而青年代表則提出建議,原來的圍牆已建成近30年了,存在混凝土開裂脫落、鋼筋裸露的情況,不如乾脆把小區所有圍牆全部重砌成實體牆。這個建議經過業主大會徵詢,超三分之二的居民投了贊成票,牆體修繕事宜達成共識。
藉助這個契機,雙山居民區成立「青立方」街區自治管理委員會,成員單位上海電子信息學院主動認領了牆體美化的任務,在校大學生與小作者共同完成彩繪,把孩子們腦海里的「美好街區」變成「實景畫」。
統籌圍牆內外資源賦能社區治理
「小區與小區之間或許存在圍牆,但人與人、心與心之間不應該存在距離。」2023年,金嶺園居民區黨總支成功幫助一名「第二梯隊」成員開設社區咖啡館,當時誰也沒想到,一間小小的咖啡館後續會產生如此大的「磁石效應」,「金嶺青春驛站」「第二梯隊沙龍」孕育而生。
「沙龍一月一期,一期一提案,一提案一團隊支持」,品牌打造以來,已幫助社區完成了8件民生實事項目,「最具代表性的要屬五星公寓6部27年老舊電梯換梯項目,藉助沙龍成員的資源,第三方換梯諮詢服務費用全免,既保證質量又節約成本。藉助大家合力,僅用四個月就解決了這一困擾小區的最大生活安全隱患,實實在在跑出了『金嶺換梯加速度』」
精準服務,讓「養老」變「享老」
居民千件事,社區一張網。面對社區流動人口多、老齡化人口多等複雜現實情況,如何更好地開展社區治理和服務工作,關鍵在於摸清重點人群的需求所在、困難所在。
為了讓每一戶家庭結構和基本情況一目了然,長風新村街道曹家村居民區通過醒目的「顏色+符號」進行標註,一戶一檔,把轄區居民分別對應為紅、黃、藍、綠四類響應對象,給予不同群體提供相應關注,以人群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來開展各類服務活動,分色分類分清輕重緩急,科學配置服務力量。
長壽路街道正紅里居民區下轄5個小區,僅昌化路994弄小區65歲以上的老年居民就超過了50%,在地理位置上,社區同鄰里中心、社區食堂等的距離都超出了老年居民的步行可達範圍,就餐難題成為「幸福養老生活」道路上的攔路虎。
在居民區黨總支的積極推動下,周邊老字號商鋪積極響應,結合實際經營情況,免費為社區內孤寡老人提供32份「愛心助老晚餐」,有葷有素、食材新鮮、營養搭配均衡。通過特設「正紅助老取餐點」,確保熱騰騰的飯菜每日都能及時送到老人手中。
論壇圍繞「陣地建設」「圍牆內外」「重點人群」「群眾自治」四大主題,居村書記們給出各自獨到「錦囊妙計」,為著力破解新興領域360全覆蓋、提升黨群服務陣地能級、增強聯繫服務群眾本領、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提供新思路、新點子、新方法。
論壇中,普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紅珍為10名近期退休的居村黨組織書記頒發榮退紀念品。接過由社區志願者手繪的紀念牌,榮退書記代表楊軍儀動情地表示,沉甸甸的紀念牌讓榮退書記們感動、感恩,也會滿懷感激之情繼續發揮餘熱,再創佳績。
新民晚報記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