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春公子
在信息化時代,網路空間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大戰略空間。網路戰、信息戰已經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形式。一旦國家的網路安全防線被突破,敵對勢力就有可能通過網路對國家的基礎設施進行破壞,竊取機密信息,甚至干擾、控制國家的軍事和政務系統,從而危及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因此,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網路安全都可謂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把網路工作做好了,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安全!
今天上午,中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發布了「伏特颱風——美國情報機構針對美國國會和納稅人的合謀欺詐行動」報告,報告中揭露了美國情報機構利用毫無事實依據的,所謂「中國網路攻擊威脅」的借口無底線抹黑中國,以此換取美國政府撥款的巨大丑聞。
據網路安全專家介紹,針對「伏特颱風」組織的歸因分析,美國的不同安全公司也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安全廠商認為它是一個殭屍網路,有的認為是APT(國家級黑客)組織,有的則認為是勒索病毒犯罪團伙。一直以來,網路攻擊活動的歸因分析都是國際性難題,但是美國政府卻利用對他國網路攻擊活動的歸因,將自己塑造成被網路攻擊的所謂「受害者」形象,在博取國際輿論支持的同時,將其作為政治籌碼在國際爭端中向他國施壓,進而謀求超額利益。
事實上,從2017年至今,美國始終是中國遭遇網路攻擊的最大來源國。美國政府也毫不掩飾對中國的網路攻擊意願。2020年7月,美媒《華盛頓郵報》披露,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簽署了「通知備忘錄」,授權美國中央情報局不經國會批准即可對中國發動網路攻擊,不但將媒體、金融機構、商業公司等納入網路攻擊授權範圍,還授權「干擾」「破壞」「摧毀」電力、石油等關鍵基礎設施。
更讓人擔憂的是,十多年前美國就上演了「竊聽門事件」,也就是公眾們所熟悉的「稜鏡門」事件。
該事件起源於丹麥媒體的爆料,揭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利用與丹麥情報部門的合作關係,對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歐洲盟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進行了監聽。這一行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強烈譴責,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的政要和高級官員紛紛發聲,要求美國和丹麥就此事作出解釋。
竊聽門事件不僅揭示了美國情報機構在網路安全領域的強大實力,也暴露了其對於維護所謂「國家安全」的不擇手段。這種監聽行為不僅侵犯了他國領導人的隱私權,也破壞了國際間的信任和合作基礎。
美國真的是賊喊捉賊,美國人發明了互聯網行業,利用其在互聯網科技領域裡的強悍實力。通過技術手段竊取別國信息,建立起互聯網霸權,觸角遍及全球,不斷對他國實施網路攻擊和非法竊聽。
此前就有媒體爆料爆出過,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下屬的「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TAO)長期對中國的手機用戶進行無差別的語音監聽,非法竊取手機用戶的簡訊內容,並對其進行無線定位。
NSA還針對我國行業龍頭公司長達10餘年的滲透和攻擊,命名代號APT-C-40。多年來,NSA針對我國各行業龍頭企業、政府、大學、醫療機構、科研機構甚至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信息基礎設施運維單位開展了長期秘密黑客攻擊活動。
美國NSA對西工大用了41種網路武器,僅其中一個後門工具就有14款不同版本。其在此次攻擊中先後用了54台跳板機和代理伺服器,分布在日本、韓國、烏克蘭等17個國家,其中70%位於中國周邊國家。用以掩蓋真實IP的跳板機都是精心挑選,所有IP均歸屬於非「五眼聯盟」國家。
所以看到這裡,我們大家也都明白了。在互聯網的信息化時代,網路安全是需要我們自己付出努力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建造自己的伺服器、晶元以及操作系統等。因為只有把這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我們才能實現網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