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憑藉著高水平的基建能力,常在世界上被人稱作「基建狂魔」。
然而在2011年的時候,一項我國投入高達22億人民幣的工程,卻成為了「爛尾工程」,甚至直至今日都遲遲無法完工。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項工程最終「爛尾」呢?
被迫爛尾的中朝跨國大橋
這一「爛尾」的基建工程,其實是我國與朝鮮一起合作營建的中朝跨國大橋項目。這座大橋原定由中朝雙方一起合作,共同將其建設成連接兩國之間的交通樞紐。
對我們國家強大的基建能力來說,建設這麼一座跨國大橋完全不是問題。只是讓我國萬萬沒想到的是,當我們完成了建造任務之後,朝鮮卻突然撒手不幹了。
這座中朝跨國大橋,其實就是位於我國遼寧省丹東市境內的鴨綠江大橋。由於這座大橋橫跨中國和朝鮮的界河鴨綠江,因此也被視作中朝兩國之間友誼的橋樑。
可由於舊有的鴨綠江大橋,曾經飽受戰火的摧殘,沒有得到好的維護。因此在2010年5月,中朝兩國初步達成合作協議,決定共同營建一座新的鴨綠江大橋。
根據合作協議的規定,由我國負責一部分橋樑路段的修建,並且承擔所有修橋的資金來源。這項合作協議,之所以看起來如此的「不公平」,主要也是出於對朝鮮實際國情的考慮。
作為一個長期與外界隔絕的國家,朝鮮至今依舊保持著「自給自足」的政策,這也導致了朝鮮經濟發展的滯後。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即便是到了2022年,朝鮮的國民經濟總量也僅有1755億人民幣。從經濟水平的發展上看,大體上只相當於我國80年代的經濟水平。
而修建這座中朝跨國大橋,預計需要投入的資金,最少在20億以上,以朝鮮的經濟水平自然無力承擔如此高昂的費用。
出於中朝之間友誼的考量,我國最終決定伸出援手,一力承擔重修中朝跨國大橋的所有費用,並最終在這一項目上累計投入高達22億元。
2011年,中朝跨國大橋項目正式立項動工,我國憑藉強大的基建能力,只用了3年時間就完成了修建任務。
然而正當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朝鮮卻突然撒手不幹了,原定由朝鮮修建的橋段遲遲未能動工,而朝鮮方面對此也沒有做出任何解釋。
正因如此,這座中朝跨國大橋雖然已經完成了將近70%的主體建設,但直到今天也沒有辦法投入使用。
若真要深究朝鮮遲遲不肯動工的原因,那大概率是因為國內經濟狀況的緣故。
可既然我國早知道以朝鮮的經濟情況,很有可能讓大橋的建設出現變故,為何還義無反顧地要修建這座大橋呢?
中朝歷史上友誼深厚
事實上,我國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中朝兩國之間一直以來維持著非常深厚的友誼。
上世紀50年代,在朝鮮戰爭爆發後,我國應朝鮮政府請求,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遠赴朝鮮,抗美援朝。
而中國人民志願軍最早便是通過舊有的中朝跨國大橋秘密奔赴朝鮮戰場的。在抗美援朝的過程中,中朝軍民攜手作戰,共同抗擊侵略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戰爭結束之後,中朝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展開了廣泛的合作。
中國向朝鮮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和技術支持,幫助朝鮮恢復和發展經濟。同時,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日益頻繁,促進了雙方經濟的共同發展。
光是2023年,我國與朝鮮之間的雙邊貨物進出口額就達到了229538.4萬美元,同比前一年更是增長了將近1.38倍。
由此不難看出,中朝雙方的貿易往來,能夠同時帶動雙方的經濟發展,實現真正的合作共贏。
而之所以重新修建中朝跨國大橋,除了這座大橋象徵著中朝友誼之外,還因為這座跨國大橋有著作為中朝貿易樞紐的潛力。
一旦大橋落成之後正式投入使用,那麼中朝之間的貿易往來勢必將會大大增加,同時也能夠帶動朝鮮經濟的發展,幫助朝鮮儘早地實現經濟上的騰飛。
那麼為什麼中朝跨國大橋,能夠幫助朝鮮解決經濟發展的問題呢?
中朝大橋或成朝鮮經濟發展關鍵
朝鮮這個國家,雖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但由於種種原因,其經濟發展一直都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
朝鮮的經濟主要依賴農業和輕工業,而這兩個行業又常常受到自然災害、資源短缺以及技術落後的影響。
農業方面,由於肥料短缺、可耕種面積有限以及連續的自然災害,糧食產量一直無法滿足國內需求,更別提用於商業化。
輕工業方面,由於設備老化、技術更新緩慢以及原材料短缺,朝鮮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再加上一直以來,朝鮮長期與外界隔絕,這導致朝鮮難以吸引外資和技術,經濟發展缺乏外部的驅動力。
而一旦中朝跨國大橋正式投入使用,中國和朝鮮之間的貿易往來將更加頻繁和緊密,這也將為兩國帶來更多的投資和企業合作機會,推動雙方在經濟領域的互利共贏。
同時隨著交通狀況的改善,也將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和遊客前往朝鮮投資興業和觀光旅遊,進一步促進朝鮮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由此看來,中朝跨國大橋的建成與使用,對於中朝兩國,尤其是對於朝鮮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正如老話所說的那樣「要致富先修路」,只有中朝跨國大橋真正投入使用了,才能為朝鮮的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至於中朝跨國大橋,目前雖然因為朝鮮陷入了停擺之中,但實際上距離完全建成也只是差了那麼臨門一腳。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自然有能力一力承擔整座大橋的建造。但對於這件事來說,更重要的是朝鮮方面的態度。
因此,當下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朝鮮明白,中朝跨國大橋建設是雙方共贏的事情。
只要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未來中朝跨國大橋落成後,勢必將會譜寫出中朝友誼的新篇章!
參考資料:
《中朝新鴨綠江大橋「開通日」落空 朝方仍未動工》——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