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2024年04月11日16:35:14 國際 1277

|憑欄望史

編輯|憑欄望史

資料來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目前在全球電車市場,中國電車品牌多,技術好,價格有優勢,所以銷量也是近幾年來節節攀升。

可是這一幕卻讓歐盟美國紅了眼,歐盟發起「反補貼調查」,美國也緊隨其後,對中國電車進行反向補貼。

西方如此對待中國車企,我們該如何應對?中國電車企業就這被歐美拿捏了嗎?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中國電車

一二十年前,國外車企紛紛入駐中國,銷售門店遍地開花,外國資本得以在中國市場瘋狂斂財,。

當初我們本著寬曠的胸懷迎接他們,為的是讓我們的百姓買的上更好的產品,刺激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

那個時候,國外資本家們賺錢賺到手抽筋,沒有覺得什麼不公平,我們也未曾對這些企業下過什麼黑手,面對所有國內外車企都一致公平對待,向來講究公平合理合法。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三十年和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汽車行業技術迎來全面升級革新,在電動汽車領域,我們國家高瞻遠矚,早早支持該行業領域的研究發展。

中國車企率先在電動汽車領域發展了起來,走在了一眾國外老牌車企前面,風水輪流轉,現在也該輪到我們中國在汽車領域揚眉吐氣了。

我們憑藉優秀的尖端技術,以及物美價廉的價格優勢,出口銷量連年攀升,憑本事賺我們該賺的錢,才剛剛嘗到甜頭,現在可好,歐洲和老美一臉不高興,四處為難我們。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之前在中國市場掙錢的時候沒意見,現在輪到我們掙錢了,就不情不願,前後兩幅面孔,真是把「資本主義利益至上」的醜惡嘴臉體現的淋漓盡致。

甚至面對中國的逐漸強大,歐美還故意放緩進軍電車領域的步伐,這樣做無異於是把更好的發展前景,徒手讓給已經發展起來的中國。

中國電車為何讓歐美如此懼怕?現在國際市場,中國電車處於一個怎樣的發展階段?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中美對比

隨著能源的日益枯竭,汽車領域的發展,今後新能源必然是一大核心,但是論電車裡的排頭兵,非美國的特斯拉莫屬。

在燃油車銷量節節攀升的時候,馬斯克就著手建立了電車研究,作為行業領頭羊,特斯拉銷往全球,我們中國也爭取到在上海建造特斯拉工廠的機會。

給與特斯拉各種政策優惠,但國家有個前提就是,特斯拉生產線必須本土化,就這樣,10多年前國家的一小步,讓我國很多車企抓到了進軍新能源領域的入場券。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論技術,雖然特斯拉是國際電車排頭兵,但是經過數年的奮起直追,我們已經高速趕超,再說起電車品牌,也只有特斯拉能跟中國電車品牌相提並論了。

不管是英德,還是日韓,在電車技術研究上面,一直都沒有大的突破,如果把電車領域的競爭當做800米賽跑的話,中國現在已經領跑400米,而國外大多還處於一二百米階段。

得益於起跑早,中國電車品牌猶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建立起來,在高端領域,有蔚來、理想、小鵬比亞迪華為,還有剛剛上個月發售的小米。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在中低端領域,有五菱宏光長城奇瑞哪吒等,數量更是數不清,很多車企,不僅在國內銷量火爆,更是出口海外,在國外建起了工廠。

在2020年,中國電車出售數量約7萬多輛;2021年翻了4倍,增加到28萬多輛;2022年,繼續突飛猛進,出口量達到了54萬多輛。

去年一整年,中國汽車總出口量491萬,電車佔到了120多萬輛,躍居世界第一。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在歐洲,中國電車銷量最好,在俄羅斯,去年暢銷的10個車企品牌中,有8個都是中國車企。

能有這樣的成績,是中國無數造車領域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就像小米,從研發到開售,前後歷時短短3年,再看美國蘋果公司,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嚇一跳。

美國作為全球暢銷手機品牌,比小米來說,可謂是家大業大,在龐大的資金鏈支持下,什麼人才蘋果請不到?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可佔據了各種優勢的蘋果,耗時10年,斥資百億美元,最終也沒能研究出來一輛電車,不得不被迫宣布放棄造車計劃。

在電車領域的布局發展,說到底還是人才技術的競爭,顯然,目前放眼全球,中國已經走在歐美前面。面對勢不可擋的中國電車,馬斯克坦言:

「如果不建造貿易壁壘,特斯拉也抵擋不住中國車企,中國電車很可能會暢銷全球。」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在馬斯克看來,中國車企的未來一片光明,而西方的針對,就是為了不讓中國電車賣的太好。

歐美故意各種找茬,提高貿易壁壘,面對西方的圍堵,我們能做些什麼?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電車未來

歐盟在去年10月,對中國電車展開了「反補貼調查」,他們認為我們賣的太便宜了,懷疑存在不正當競爭

可事實卻是,中國車企的補貼完全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定,物美價廉是因為,我們做到了產業鏈本土化,上下游產業成熟,量產之後,成本也會得到優化降低。

最重要的是,歐美髮達國家薪資水平高,中國還沒有發展到那個階段,所以用工成本也具備優勢,在各種有利條件下,我們的產品能打,價格也香。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我們中國車企無懼調查,也相信,歐盟會還給我們的車企一個公道。

至於美國,拜登雷蒙多的發言簡直就是強詞奪理,我們電車在美國還沒打開銷路,才剛想進入美國市場而已,美國就大唱「中國電車陰謀論」。

美方污衊我們的電車能致使交通癱瘓,還能竊取美國群眾信息,這些無稽之談,莫須有的罪名,都是美國故意潑的髒水。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不過,美國的反向補貼更加令人無語,只要是中國電車,或者使用了中國電池的電車,都不會得到任何購買優惠。

這樣將我們拒之門外,最終花大價錢,買性價比低的汽車的還是美國群眾,能不能賣得動那就要另說了。

美國要調查我國電動車?馬斯克表示:若不阻止,可能會賣滿全球 - 天天要聞

經濟全球化發展下,一味的封鎖打壓,前期效果是不錯,但最終吃虧的只會是提高貿易壁壘的一方。

西方不亮東方亮,中國電動車企從奮起直追到引領發展,未來必然走向更加強大,任何外部的打壓都不過是「自取滅亡」罷了。


參考資料:

金融界——雙重壓力下,新能源車企如何破局?

人民日報——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均首超3000萬輛

每日經濟新聞——歐盟要求對自中國進口電動車登記 車企高管稱「無法阻擋入歐步伐」 專家建議開拓其他海外市場

中國能源報——美國調查中國電動汽車?工信部回應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END---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敲打」韓國要求提高防衛費,韓政府回應 - 天天要聞

特朗普「敲打」韓國要求提高防衛費,韓政府回應

【環球網報道】據韓聯社、《韓民族日報》報道,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施壓韓國要求增加防衛費分擔一事,韓國政府於9日作出回應,表示韓方將遵守此前韓美於2024年達成的第12份《防衛費分擔特別協定》。特朗普 資料圖片 圖源:韓媒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8日在白宮內閣會議上表示,韓國應該自行支付軍事防衛費用。《韓民族...
韓國前總統尹錫悅抵達法院,出席拘留令必要性審查 - 天天要聞

韓國前總統尹錫悅抵達法院,出席拘留令必要性審查

當地時間9日下午,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就韓國特檢組提起的前總統尹錫悅拘留令進行必要性審查,尹錫悅當天下午乘車抵達法院。當地時間7月9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本月6日,正在調查尹錫悅發動緊急戒嚴相關案件的韓國特檢組以妨礙公務、偽造公文等嫌疑要求法院拘留前總統尹錫悅。這是今年3月8日尹錫悅首次拘留被取消、尹錫...
孟加拉國轉向中國:對印關係從未如此緊張 - 天天要聞

孟加拉國轉向中國:對印關係從未如此緊張

【文/觀察者網 王一】距離孟加拉國爆發全國性抗議活動,前總理謝赫·哈西娜及其政府下台已經過去了近一年。法新社7月8日注意到,由於對印度接收流亡的哈西娜深感不滿,孟加拉國與印度的關係正陷入「從未有過的劇烈緊繃」,而此時來自中國的示好,促使孟加拉國外交發生重大轉向。法新社稱,去年8月,哈西娜在抗議人士佔領總...
政斗變得更殘酷,72小時內泰國連換3個總理 - 天天要聞

政斗變得更殘酷,72小時內泰國連換3個總理

泰國政斗正在變得更加殘酷,72小時內,泰國連換三個總理,洪森果然老謀深算,一個小小的動作,就把泰國攪得天翻地覆。 7月1號,泰國女總理佩通坦被憲法法院停職。次日,副總理兼交通部長素里亞出任....
特朗普關稅極限施壓下,各國能否保持定力?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關稅極限施壓下,各國能否保持定力?

美方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接下來的關稅談判有哪些看點?專家解讀。綜合新華社和央視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7日表示,將從8月1日起分別對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美國的單邊主義做法引發世界多國反對。專家認為,此舉既暴露特朗普政府當下的談判困境,也延續其極限施壓的博弈邏輯。在未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