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拉夫羅夫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已於4月8日抵達北京,將開啟為期兩天的訪華行程,巧合的是他到訪的日子,選在了美國財長耶倫離開中國的前一天。而且俄方也提前對華交底,這次訪問至少會談到了6大議題。那麼,俄外長也訪華了,為何選在美財長離開前一天?俄外長此番來華,將與中方磋商哪些大事?俄外長是受邀訪問中國,傳遞出哪些關鍵信息?接下來,我將從拉夫羅夫訪華說起,來為您深入解答。
據中國外交部的消息,應王毅外長的邀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4月8日到9日期間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據俄方的消息,這次會談期間,拉夫羅夫將和王毅外長舉行會談,雙方會就烏克蘭危機、亞太地區局勢等急迫性議題進行交流,兩人同時也將討論與中俄合作,雙方在國際舞台合作等問題。
圖為俄烏衝突前線
第一個問題:俄外長也訪華了,為何選在美財長離開前一天?
這個時間點很是巧妙,從當前的局勢來說,有三個答案可供參考。其一,兩人擦肩而過,可能存在隔空交手,有政治宣示的味道。美俄之間的關係幾乎是擺在明面上的,美國不希望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存在於歐亞大陸上。因此不斷地從各個方面打壓封鎖俄羅斯。其中就包括經濟領域的制裁;北約東擴形成的戰略包圍圈;以及俄烏衝突這場「代理人戰爭」。
美俄兩國的官員來到中國,不過是前後腳的工夫,卻可以看出二者對於自身與中國關係的重視。但是兩者一來一去,幾乎迎面撞上,卻又若即若離。卻都有試圖從中國身上尋求增加自身影響力的想法,只不過中國對兩者的態度不同、待遇也不一樣,兩者對中國的態度也有所不同,最後的結果也可能會不盡相同。
其二,拉夫羅夫在美財長前後腳訪華,可能還會探聽中美之間的對話內容。中美之間的關係如何,達成了哪些合作。在拉夫羅夫眼中也會間接影響到中俄之間的關係和俄羅斯自己的利益。譬如,耶倫提到的所謂「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影響的不僅僅是中美兩國在相關產業的發展,作為全球前二的兩大經濟體,中美在新能源產業的一舉一動都會使得全球市場出現巧妙變化。
而從自身利益出發,拉夫羅夫想要知道的可能就是,中方有沒有在美國的輿論大棒下做出讓步,讓步了多少?因為這將影響全球新能源市場的份額,一旦中國迫不得已做出了讓步,那麼也就意味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主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這對俄羅斯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這其實也是全球化的影響,即使俄美兩國互相不對付,它也不能跳出全球化發展的圈子。
圖為美財長耶倫
其三,在美財長之後,外長之前訪華,體現俄羅斯對中俄關係的重視。這一個答案我們就要從中美兩國訪華官員的分量來看了。美國先來的是耶倫,她所代表的主要是美國的經濟金融領域對中國的態度,而且也是希望中國替美國分擔債務。而之後才是代表國家形象的國務卿,而俄羅斯則是直接派出了外長來華,可見俄方對中俄關係的看重。
因此,當我們把拉夫羅夫訪華,與耶倫、布林肯訪華聯繫起來看,就會發現其中細節之處的差別。也能看出拉夫羅夫為何要在如此巧合的時間來訪問中國,想要表達的大概率是俄羅斯比美國更看重同中國的合作,而且也更加尊重中國,沒有在訪問之前,對中國施加輿論大棒。
第二個問題:俄外長此番來華,將與中方磋商哪些大事?
來華訪問之前,俄方已經就雙方要談的問題做了一個清單,從上述的6個議題中,我們應該要看到可能性排在前列的兩件事。
首先,商量烏克蘭危機的最終解決方案。我們都知道,俄烏衝突持續到現在已經超過兩年,其實不論是俄烏雙方,還是烏克蘭背後的西方國家都是消耗甚大。這個問題最終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來,因此如何解決烏克蘭危機,對於俄羅斯,尤其是對於再次當選總統的普京就顯得尤為重要。
拉夫羅夫也曾表示,中國的「和平方案」的內容是相互關聯、互為制約的。既然中國已經給出了方案,那麼他也需要表明俄羅斯的態度和底線。
圖為俄烏衝突交火
其次,商談中俄之間的經貿合作。這是一個廣泛性的話題,但是對於今天的俄羅斯來說,卻是關乎其國內秩序穩定的關鍵性話題。不論是出於軍事鬥爭的需要,還是穩定國內的社會秩序,經濟發展都是重中之重。而中俄之間的經貿合作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從輕重工業到糧食能源,再到尖端科技,都有巨大的空間。
而且隨著綠色發展浪潮的到來,中俄之間的新興產業的合作也有不錯的前景。就以新能源產業來說,美國以輿論武器迫使中國對其讓步。如果遇到最壞的情況,即中國不對其讓步,美方就糾結其國內企業和盟友對中國的新能源產業進行封鎖打壓,那麼俄羅斯同樣也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最後,為普京訪華鋪路,這是俄羅斯沒有明說但是可能性極大的一個方向。要知道在普京當選新一任總統的時候,俄共主席久加諾夫就建議普京在當選之後將中國作為首訪國家。當時普京表示,他會考慮。
而從拉夫羅夫的行程來看,他在中國只有兩天的正式訪問時限,即便是要談很多問題,也不能取得太多的實際成果。其中很多問題,都需要兩國最高領導人共同商定,從這一點上來說,拉夫羅夫很有可能就是為普京日後訪問來打前站。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俄羅斯與緬甸的合作。拉夫羅夫要親自來和中國交個底,畢竟這是中國家門口的事情,關係到中國的邊境穩定和安全。
圖為中俄經貿班列
第三個問題:俄外長是受邀訪問中國,傳遞出哪些關鍵信息?
與耶倫是由中美商定訪華不同,拉夫羅夫是應邀訪華,這在外交辭令上是一個很大的區別。其中釋放出來的信號我們可以這樣去看。
第一點,中俄之間的關係正常發展,且會更加深入。這種類似於朋友之間相互邀請到家裡做客的提法,在國際交往之中顯示的其實就是兩國國家之間的關係好壞。作為國際舞台上的兩個主要國家,中俄之間關係的穩定與否,也關乎地區局勢的走向和世界局勢的穩定。
第二點,中俄之間的合作也好,交流也罷,不受外國勢力的挑撥,也不會影響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的立場。隨著俄烏衝突的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常以此為借口抹黑、污衊中國,試圖將中國同俄羅斯綁在一起,塑造成對世界安全的不穩定因素。而西方國家的輿論抨擊,除了抹黑中國之外,也是為了挑撥中俄之間的關係,進而將中國和俄羅斯都孤立起來。
中國政府從俄烏衝突爆發開始,就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客觀公正的立場。自然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挑撥離間,也不會改變對俄烏衝突的態度,自然也不會因此影響和俄羅斯發展正常關係。
圖為新能源光伏
第三,與美國財長耶倫訪華作對比,彰顯中美、中俄關係之間的差距。其實這一點,前面也已經提到過,俄羅斯和美國都想與中國合作,但是兩者之間對中國的態度和行事方法有所不同;中方對於兩國的態度也會有所區別。耶倫來華之前,就不斷揮舞輿論武器,企圖讓中國在新能源產業「照她說的做」,再加上美國政府一直封鎖壓制中國,所以中國在對其外交禮儀上也不可能太柔和。
而俄羅斯則遵循國際合作的基本準則,與中國平等交往,自然能得到中國的友好態度。其實還是那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綜合而言,拉夫羅夫訪華選在耶倫之後,多少有點對美國彰顯態度的意思。即中俄關係不會受到外部勢力的干涉,依舊在正常發展。而對於中俄之間就在聯合國安理會、亞太經合組織的合作,以及如何解決烏克蘭危機等可能談到的國際熱點問題而言,這有利於中俄加深合作,也有利於解決這些熱點問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作者:常有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