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債累累!4月7日,伊朗的報復開始了。。。

2024年04月06日23:55:04 國際 1370

近幾天的國際局勢頗有些反轉。

主要是因為以色列成功惹怒了伊朗,並且還拉上了美國

伊朗發誓要報仇雪恨。

財聯社3月20日,以色列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實施了空襲,空襲導致5名伊朗軍事顧問死亡。

新京報當日,伊朗總統萊希發表聲明譴責以色列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住宅區發動的空襲,並表示伊朗勢必對此做出反應。

4月1日,以色列再次空襲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造成至少13人死亡

血債累累!4月7日,伊朗的報復開始了。。。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國際在線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2日發表聲明,發誓要對以色列的「犯罪行為」進行懲罰。

其實,以色列、美國和伊朗結梁子,還得再往前追溯一下!

1月3日15時左右,伊朗克爾曼城遭到恐襲。

這起爆炸導致89人死亡

這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在伊朗發生的最嚴重襲擊事件。

1月5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公開表示「我們相信,美國和以色列創造了『伊斯蘭國』」。

伊朗總統萊希在克爾曼聲稱「以色列的末日已近」。

血債累累!4月7日,伊朗的報復開始了。。。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

如此,可謂是血債累累。

而以色列也是屢屢挑戰伊朗的底線。

有人分析稱以色列是在故意拉美國下水,似乎有道理,但是對於做事總是以利益為主的猶太人來說,這種做法,實在是有些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愚蠢。

因為除了拉美國下水外,對以色列基本上沒什麼好處。

而且,伊朗並不好惹。

在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及「阿拉伯之春」爆發之後,尤其是在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後,伊朗在中東地區迅速崛起,成為中東地區的強國之一。

伊朗崛起不僅損害了以色列與沙特在中東地區的利益,而且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霸權。

在廣闊的歐亞大陸上確實有不少像伊朗一樣的地區大國掌握了核武器,如西歐法國、東亞的中國、南亞的印度等。

但這些國家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其核武器雖能威脅美國,卻更可以威懾美國的戰略對手,例如法國和中國的核武裝可以平衡蘇俄,印度的核武裝可以平衡中國。

而伊朗的情況卻不同。

伊朗極端反美,卻和美國最主要的戰略對手走得很近,一旦實現了核武裝,對美國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但是,儘管美國多方打壓,伊朗依然蓬勃發展。

現在,伊朗的軍事實力在全球排名第十四位,現役軍人約九十萬人,預備役人數更是高達一百一十餘萬人。

血債累累!4月7日,伊朗的報復開始了。。。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史觀風雲

擁有十多種中程導彈以及超高音速導彈。

若真的打起來,以色列和美國未必就能佔便宜。

另外,巴以衝突已經讓以色列和美國成為眾矢之的,若是再和黎巴嫩真主黨聯合起來,結果可能會更糟糕。

所以,以色列害怕,美國也不敢掉以輕心。

4月5日,以色列臨時關閉28個駐外使館。(環球報)

4月6日,美國正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為伊朗可能針對以色列或美國在中東的資產發動襲擊做好應對準備。(參考消息)

其實,真正追究起來,伊朗曾經是以色列的小弟。

中東國家中,以色列和伊朗原本是比較友好的。

由於有波斯人和猶太人之間古老文化紐帶的維繫,以色列和伊朗一直是關係緊密的盟友。

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甚至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爆發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兩國都一直保持著一定的合作。

而他們的友好關係也是建立在各取所需、各得所利的基礎上。

首先,表現在戰略策略上。

以色列1948年建國,但是阿拉伯國家基本都持反對意見。所以,以色列還是比較孤立的。

但在1950年3月6日,伊朗曾以非正式、非公開的方式承認了以色列。

這對於以色列來說,也是極其重視和重要的,並且為以後的兩國建交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除此之外,在中東地區,以色列也清晰地認識到必須與該地區的非阿拉伯國家建立密切關係才能不受傷害。

而選擇伊朗可以達到一舉三得的效果。

1.通過與伊朗等非阿拉伯國家的合作來抵制阿拉伯國家的消極影響。

2.通過與伊朗的合作對整個阿拉伯世界都起到制衡作用。

3.解除來自伊拉克的威脅。

其次,在經濟和能源策略上

伊 朗 和 以 色 列在巴拿馬瑞士建立了被稱為「反亞洲石油」(Trans-Asiatic Oil)的新公司。

這個新公司的主要功能是為以色列提供石油。

這一合作不但能讓以色列獲得豐厚回報,而且也恰好符合了伊朗希望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確立主導地位的願望。

再次,軍事策略上

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每年都要從以色列購買價值約5億美元的武器。

並且憑藉著與以色列的武器貿易,伊朗的軍事擴張計劃也達到了頂峰。

即使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革命後伊朗的外交政策開始意識形態化,霍梅尼對以色列表現出強烈的反對。

伊朗和以色列的關係儘管依然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但是裂痕已然產生,二者處於利益所取的維持期。

但是在海灣戰爭後,以色列還是立即將伊朗劃歸為對以色列的威脅因素,因為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的慘敗使得以色列擔心伊朗極有可能趁機謀取在中東的霸權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一方面與土耳其接近,簽署了《土以軍事協議》,尋找軍事上的另一依靠點,另一方面積極與美國靠攏,保持美以之間的堅定盟友關係,在美國一系列反對和打擊伊朗的政策上表示贊同和支持。

尤其是在2001年「9·11」 事件發生後,以色列更將伊朗的威脅提上了新的高度,認為其支持甚至從事恐怖主義活動,頻頻呼籲國際社會對其進行軍事打擊。

伊以之間矛盾進一步升級,兩國的關係走向了新的對立點。

其實,關於這次伊朗的報復,即使政府高層不作為,伊朗百姓也不會放過。

4月5日,伊朗全國超過2000處地點舉行遊行集會。

血債累累!4月7日,伊朗的報復開始了。。。 - 天天要聞

伊朗民眾遊行集會 圖片來源於新華社

大量民眾手持伊朗、巴勒斯坦旗幟,經由10條不同遊行路線彙集到德黑蘭大學前,高喊抨擊以色列和美國的口號。

血債累累!4月7日,伊朗的報復開始了。。。 - 天天要聞

伊朗德黑蘭,人們參加伊朗駐敘使館遭襲事件中喪生的7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的葬禮 圖片來源於新華社

看來,伊朗勢在必行,曾經的盟友一旦反目成仇,往往更加兇猛!

註:文中新聞事件及圖片來源於環球網、財聯社、環球時報、新京報、新華社、史觀風雲、紅星新聞、百度百科等,參考文獻《「伊斯蘭國」稱製造伊朗克爾曼爆炸》《淺析20世紀70年代伊以關係》《「科納拉克」號悲劇的背後——對伊朗核心軍事能力的重新評價及影響》《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與伊朗軍事對抗探析》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 天天要聞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被不起訴人的住所地和違法行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實行政處罰?日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檢察院通過向異地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並以辦案為契機,實現湘黔四地聯動會簽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協作機制,為一起跨區域涉非法狩獵行刑反向銜接案件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著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著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著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著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著自己肩膀,助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