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胡迪凱
通訊員 蔡祖峰 紀甜一

「咸寧以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為引擎,將9861平方公里全域作為一個大公園打造,讓城市輕輕放在山水之間。」
3月15日下午,在「奮戰開門紅 市長話經濟」系列新聞發布會咸寧專場會議上,咸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杉描述了咸寧在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過程中,是如何規劃管控城市形態風貌特色。
楊杉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確定咸寧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發展目標定位,全市從三個方面精準發力,保護好生態資源本底,塑造好優美城市特色風貌,助推高質量發展。
精心規劃,築牢公園城市山水生態格局。高標準編製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全域綠道專項規劃、中心城區公園體系規劃,優化生態、生產、生活三大空間;以流域為單元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全面推進121座礦山生態修復,市域藍綠空間佔比超過70%。以全域綠道串聯城鄉空間,保護好「一江一山兩湖」山水空間格局,構建山水相依、產城相榮、景城相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公園城市。
精緻建設,優化公園城市空間形態。構建「一主三片」(一個主城區、高新區片區、咸安經濟開發區片區、梓山湖片區)的城市空間布局。開展濱水、環山、臨路、城市門戶等重點區域城市設計,留足望山廊道、親水空間,讓市民進山樂山、親水樂水、近遊樂游,塑造好「南山北湖」「林城共生」的城市自然形態。編製城市色彩專項規劃,凸顯「水墨清秀、桂韻淡彩」的城市特質,讓城市有「綠」更有「彩」。
精細管控,提升公園城市治理效能。在全國率先制定、發布首個省級地方標準《公園城市建設指南》,開展城市體檢,找准城市痛點、短板,做好老城更新「+公園」、新區建設「公園+」兩篇文章;創新出台《咸寧市公園化居住社區規劃建設指引》《咸寧市第四代生態花園住宅建設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鼓勵、推進高品質住宅建設,不斷提高自然資源服務保障能力,提升整個城市「顏值氣質」。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