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2024年03月15日13:15:28 國際 1823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2024年3月14日,海外版的抖音Tiktok上出現了許多網紅的抗議浪潮,甚至有些人在視頻中哭泣,而引起這場事件的原因則是:美國國會通過了「Tiktok剝離法案」,如果不將其切割,就要對其封禁。[聽歌]

01優秀平台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Tik Tok是我國北京抖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位元組跳動)旗下的社交平台,主要針對的海外的用戶,和抖音一樣,許多的人在這裡分享自己的生活與故事。

自2017年軟體上線以來就立馬引起了海外的追捧,並且連續登上多個國家或系統的「熱門APP」的排行榜榜首,然而在2020年時,卻遭遇美國的打壓。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其實這場打壓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tiktok成為了使用最廣泛的社交媒體平台之一,但是它卻不屬於美西方國家的管控。

在某些公知的嘴中,西方一直是堅持「言論自由」的國家,在這裡可以為所欲為的暢談,然而事實就在於他們對於輿論的把控相當嚴厲,最經典的就是在最近的「巴以衝突」中。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海外如推特、Facebook等平台,對於以色列在當地的殘暴行徑的報道幾乎很少提及,前段時間有一位美國士兵以反戰為名在大使館門前自焚,也被十分迅速的刪除了有關信息,但是Tiktok顯然不是如此。

作為一個不受美西方輿論管控的平台,Tiktok並不需要遵照「美式正確」之下的各種限制,同時還成為了在西方輿論封鎖下的一個難得的其他發聲平台。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Tiktok上擁有相當多的年輕人,在近幾年的火熱下會產生很大的利益,所以無論是輿論掌控還是製造收益,都成為了美國需要將其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原因。

但問題是它並不是一個美國的平台,擁有者是一家中國的公司,那麼應該如何才能將其拿到自己手中呢?他們給出的做法只有一個字「搶」,並且是「霸凌式的硬搶」。

02美式霸凌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一般來說,如果想要去對一個東西下手,肯定要拿出一個理由才行,要不然就是「師出無名」,然而美國為了拿到tiktok,所給出的借口可以說是「一點臉都不要了」。

在2020年時,中美展開貿易戰,並從這段時間美國開始不斷的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就比如我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在海外出口的成績可以說相當不錯。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但是到了美國的口中卻變了樣,雷蒙多更是說出了「中國製造的智能汽車每分鐘都在收集數百萬美國人的數據」「假如美國路上有300萬輛中國車,北京能讓它們同時熄火」等言論。

而tiktok作為一個中國企業旗下的軟體,縱使氣氛再好也被扣上了「違反『言論自由』」「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等諸多罪名。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2020年8月,時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就簽署了行政令,要求位元組跳動在90天內,剝離tiktok在美國的運營權,說的好聽的這就是一場「強買強賣」,說不好聽點就是「霸凌搶劫」。

只要是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公司就能以「威脅國家安全」的罪名隨意進行打壓,包括了華為、阿爾斯通等諸多企業,都曾受到過不同程度的「美國霸凌」。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而2020年這次的美國針對tiktok的事件,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最終還是以美國法院的推翻而告終,但是既然已經被美國列上了自己的「黑名單」,那麼這種事情就必定還會發生,於是就出現了我們如今看到的場景。

其實從上一次法院推翻行政令以來,美國依然沒有放棄對tiktok進行不同程度的打壓,不過就是有輕有重罷了,而在2023年時,事態卻變得越發嚴重。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5月時,美國蒙大拿州就宣布禁止在該州下載tiktok,之後又有一些其他的地方和部門表示了禁止,許多政府單位的工作人員也不能在手機上下載,理由是「會受到來自中國的竊聽」。

同時還有許多的學校,也要求不能使用無線網路去下載或登陸tiktok,理由是為了保護學校和學生的數據隱私,而這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微信、QQ等諸多中國軟體之上。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他們對於這些中國軟體的描繪異常恐怖,彷彿只要下載下來,中國就能順著網路竊取到各種的信息,甚至可以利用移動設備進行監聽,不過我們都知道:美國對這套這麼熟練是因為他們自己這麼干過。

而這場打壓一直持續到了現在,美國明面和暗地裡暗戳戳的對tiktok下了或輕或重的毒手後,終於在最近終於再度露出了自己的爪牙。

03不賣就封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2024年3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法案:要求位元組跳動在165天內剝離tiktok,否則將對其展開全國範圍的封禁。被媒體稱為是「自2020年特朗普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之後tiktok的總裁周受資發布了一條視頻,希望用戶可以站出來「保護自己的憲法」權力,而之後在平台上就出現了許多美國的網紅和博主,甚至還包括了馬斯克,都開始對美國國會的做法表示了異議。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在上個月時,周受資就已經參加了美國的一場聽證會,在此之前他已經參加過無數場會議,並且在美國各方進行遊說,為了能夠應對這些禁令,tiktok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價錢去解決。

在聽證會上有著相當諷刺的一幕,法官拼了命的想將周受資與中國掛上聯繫,因為作為「美國的對手」,在多年的妖魔化後,只要和我國有關聯,就會成為他們行動的借口。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然而周受資實際上是新加坡人,面對這種刁難他不斷地去重複自己的身份,不斷地表示「我是新加坡人」,這樣的場景可以說十分搞笑,甚至被許多網友當成素材,嘲諷這場聽證會的愚蠢。

然而這就是最諷刺的方面,無論是法官有沒有周受資的口中找到把柄或借口,他們都能毅然的去實行這樣的一個法案,去強制對tiktok進行打壓,這種情況與霸凌毫無區別。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反對國會打壓TikTok,美國霸凌引熱議 - 天天要聞

平台上各種網紅和博主的抗議和哭訴,在他們的眼裡或許也翻不起什麼風浪,tiktok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境地,無論是其中的利益還是平台輿論的傳播,都勢必會讓這場鬥爭變得更加激烈。

但同時這件事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美國對一家他國企業,所展示的無端「霸凌」,而這樣的情況在如今的額時代下,或許早已不止tiktok一家了。

信息來源

[1] 看看新聞 - 美國:「網紅」集體發聲 反對國會打壓TikTok

[2] 澎湃新聞 - TikTok叒遭封禁危機:周受資被氣笑100次後,狼真的來了嗎?_澎湃號·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駐新潟總領館舉辦中國殉難勞工慰靈碑修繕完工儀式 - 天天要聞

中國駐新潟總領館舉辦中國殉難勞工慰靈碑修繕完工儀式

新華網東京5月20日電(記者楊光)中國駐新潟總領館18日聯合福島縣日中友協,在豬苗代町舉辦中國殉難勞工慰靈碑修繕完工暨植樹祭掃儀式。中國駐新潟總領事崔為磊、日本國會眾議員小熊慎司、公益社團法人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橋本逸男、福島縣日中友協會長遠藤久等當地各界人士及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出席。圖為出席活動的相關...
痛惜!著名專家李春升會議期間因病逝世,享年63歲 - 天天要聞

痛惜!著名專家李春升會議期間因病逝世,享年63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春升同志治喪工作組5月1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微波遙感領域著名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李春升同志,於2025年5月17日在合肥參加學術會議期間因病逝世,享年63歲。
錯過考公母子大鬧機場的「羅生門」:普通人也要遏制流量衝動 - 天天要聞

錯過考公母子大鬧機場的「羅生門」:普通人也要遏制流量衝動

同一件事接連兩天登上熱搜,前後情節卻大相徑庭——5月19日,「母子錯過航班大鬧機場稱耽誤次日考公」登上網路熱搜,有網友發布視頻稱,5月17日晚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一名女子因值機遲到錯過航班而大鬧機場,哭喊耽誤兒子考公,並稱其子告訴民警遲到系母親捨不得打車;然而19日晚當事女子卻向媒體澄清,視頻中的「兒子」其...
稷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開展「5·20世界計量日」宣傳活動 - 天天要聞

稷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開展「5·20世界計量日」宣傳活動

【來源:稷山縣人民政府網_部門動態】2025年5月20日是第26個「世界計量日」。為進一步強化民生計量監管,倡導誠信經營理念,5月20日上午,稷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圍繞「計量順時代之需,應民生之盼」為主題,舉行「世界計量日」宣傳活動,吸引了廣
列國鑒·敘利亞|記者觀察:敘利亞衝突頻發 和平重建前路艱難 - 天天要聞

列國鑒·敘利亞|記者觀察:敘利亞衝突頻發 和平重建前路艱難

新華社大馬士革5月20日電(記者程帥朋 冀澤 馬曉成)去年12月政局劇變後,敘利亞安全局勢仍不穩定,襲擊頻發。治理體系崩潰、經濟發展困難、宗派矛盾與外部干預難以擺脫等挑戰,讓敘利亞的和平前景充滿不確定性。5月3日凌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附近地區遭到以色列空襲後升起濃煙。新華社發(蒙塞夫·梅馬里攝)多地衝突再...
此次英歐關係「破冰」 竟是因為美國? - 天天要聞

此次英歐關係「破冰」 竟是因為美國?

英國與歐盟19日舉行英國「脫歐」後首次英歐峰會,達成多項協議。英歐領導人均表示,此次峰會是「歷史性時刻」,成為雙方關係「重置」的標誌。分析人士指出,英歐關係一度冷淡,但美國政府政策轉向,是促成英歐再次「牽手」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