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香港特區政府昨天(30日)正式啟動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進程,對此您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庚欣:香港特區政府正式啟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進程,這無論對香港而言,還是對內地而言,都是一件政治大事。我認為,應該站在四個綜合性的長期視角上,來觀察、評估這次的立法進程。
第一個視角,是「一國兩制」的長期國策,這是觀察視角的基本點。
第二個視角,是「改革開放」的長期國策,這是觀察視角的大格局。我一直認為鄧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國兩制」是一種獨特的政治創新,立足於整個中國要「改革開放」的大格局,包括深圳特區學習香港「殺出血路」的成功實踐,都表明「一國兩制」與「改革開放」作為一盤棋在目標設計上的創新性。今天,中國改革開放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深水區」,世界進入了「百年大變局」,香港也經歷了近幾年「由亂到治」的動蕩,今天的23條立法站在促進改革開放的大格局中,以變應變、趨利避害,使我們的思路更加開闊了。
第三個視角,是「戰略機遇期」的長期國策,這是觀察視角的長周期。這40多年,中國最大的經驗就是牢牢把握住「戰略機遇期」。而「一國兩制」在香港其實就是這樣應運而生、順勢而為的。有時候外部的動蕩不可怕,而我們自己對於「戰略機遇期」等基本形勢的把握上出現了模糊、動搖,才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苦果。今天基本法23條立法,正是為了更好、更充分地用好「戰略機遇期」而作出的努力。
第四個視角,就是要有利於構建「中美相處之道」的長期國策。這是觀察視角的關鍵點。香港問題是中美關係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前幾年中美關係的跌宕起伏中,香港問題始終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變數。我們常提及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其實香港問題也日益重要。怎樣使美國包括其他發達國家在香港問題上回歸理性、正常的立場,23條立法能否使香港更好、更快地「由治及興」,使美國等知難而退,顯得十分重要。
直新聞:您覺得香港特區政府啟動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應該把握哪些法理重點?
特約評論員 庚欣:我認為有四個「法律介面」。
第一個「法律介面」,就是要把23條立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香港基本法以及香港國安法等重要法律緊密結合。上述這些法律是23條立法的法理依據,是母法,23條立法必須按照上述法律的基本精神及整體方向來進行。雖然23條立法是地方立法,當然要考慮香港的本地特點,但一定要以大局為重,必須以國家整體安全的需求來進行。
第二就是要把23條立法和有相關內容的全國性法律以及香港既有的一些法規、條令的交叉、重疊內容,進行全面整理、協調、比照和說明,盡量使23條立法更加全面、均衡,更加符合與有關各項法規的兼容或區分。比如全國性法律中的《刑法》、《反間諜法》、香港的《刑事罪行條例》《社團條例》等等。
第三是要把基本法23條立法與香港參加有關國際法規等涉外法律環境結合起來,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統籌兼顧。李家超說23條立法原則還包括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護根據香港基本法、《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特區的有關規定享有的公民權利和自由。香港參加的國際法規還不止於此。作為地方立法的23條立法,一定要更加突出「一國兩制」的特點,不僅僅要保障「一國」的安全,也要保障「兩制」的特色,涉外部分對於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來說,這方面的必要性可能更為突出。
第四就是要把23條立法與香港作為普通法體系的特區以及與「普通法司法區域」之間互動的特點結合起來,應當「按法治原則」堅持積極預防和依法懲治。此次立法將綜合考慮香港實際情況及國際情況,將修改現行法例,將普通法罪行轉為新成文法條例。中央政府不斷強調,香港要保持普通法體系特徵,在23條立法中當然要體現中央提出的這種立法原則。
同時,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要把23條立法和台海的實踐結合起來,有利於台海和平發展穩定結構的形成。我一直認為,當年涉台的《反分裂國家法》出台,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立法實踐,而且推動兩岸進入了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新階段。這部法律,一直是台海局勢的定海神針。今天,基本法23條立法也一定能夠借鑒這些成功的經驗,為香港「由治及興」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而且可以為港台良性互動,豐富「一國兩制」偉大實踐注入正能量。
作者丨庚欣,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陳淼松,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