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核彈的國家總統警示世界:大災難將至!中國該如何應對?

2024年01月23日23:55:13 國際 1139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日前向全世界發出警告:世界將發生大事,白俄如履薄冰,隨時沉沒!


手握核彈的國家總統警示世界:大災難將至!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同時,從非官方渠道聽到一個信息:盧卡申科感謝普京給了他可以毀滅歐洲能力的武器!普京給了盧卡申科核武器,公開報道過!為何盧卡申科手握核彈在此時此刻向全世界要傳遞如此重大而令人恐慌的信息?

我們知道核武器的作用:

造出來是威懾,豎起來還是威懾,打出來演習也是威懾,瞄準更是威懾,游弋是抵近威懾,最極限的威懾是陸,海,空,天一體化,系統化,實戰化的瞄準威懾,一觸即發威懾!請注意:這都是在和平狀態下的核武器威懾作用,但是,一但進入戰時狀態,威懾立馬會變成汽化蘑菇雲,人類基本會進入到石器時代!當年美國的兩個小兄弟「小男孩」和「小胖子」讓日本廣島,長琦兩地變成墳場,有幸活下來的人們,生不如死,還不如石器時代的猴群們快樂,時間僅僅過去七十多年,人類似乎就忘記了慘烈的痛苦!


手握核彈的國家總統警示世界:大災難將至!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盧卡申科警告世界的信息,毫無疑問是指核危機,危險等級已經是接近實戰前夕,一觸即發階段!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手握普京總統給的核大棒的盧卡申科,如果不是處於萬不得已,被逼無奈狀態,他不會發出這樣的嚴重警告!

先看世界地圖,白俄位置在烏克蘭邊上,又接壤波蘭,靠近北約國家,北約最近舉行了自二戰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達九萬多軍人的超級現代化軍演,目標直指俄羅斯,但是,白俄羅斯是俄羅斯是最緊密的戰爭盟友,白俄深感到北約的壓力,這不是虛言,美國對烏軍援已經耗盡,這個援烏重擔轉向北約諸國,德國,波蘭立陶宛波羅的海四國等都是對白俄最直接的威脅,普京的目標顯然不僅僅是烏克蘭!中國大西安有個名小吃叫肉夾饃,白俄處境就是這個肉夾饃狀態,俄羅斯和北約的開戰,只是時間問題,並且是迫在眉睫,因此,盧卡申科身臨其境,深感其危,戰必核戰,因此,白俄羅斯如履薄冰,稍不慎就會冰破入海!也許北約繼續東進,白俄羅斯用常規戰顯然無法阻擋北約的鋼鐵洪流,唯一的方法就是才核大棒,這促使白俄羅斯不得不成為第一個使用核彈的國家,這個壓力可是洪荒之壓力啊!明知不能為而為之,就是現在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真實心態!


手握核彈的國家總統警示世界:大災難將至!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北約整體顯然是在上美國的大當,綁上烏克蘭戰車,身不由己啦!烏克蘭可是一個萬丈填不滿的深淵,歐洲歷史的原因和美國北約東擴造成的歐俄死敵般的對立,只有美國樂見,美國坐享漁翁之利,美國可以抽出精力解決巴以問題,一方面行動拱火澆油,遞刀送槍。一方面滿口仁義道德,虛情假意!目標是繼續攬動中東亂局,武力威懾伊朗阿拉伯國家,一方面打擊胡賽,實際上想實控紅海,掌控世界運輸命脈,還可裁臟胡賽武裝,世人還真以為美國為保護貨物運到歐洲,中東,甚至是以色列而操心,不惜動用自己的航母戰鬥群,還想拉上十幾個盟國號聲稱,為紅海,曼德海峽商船護航,美國什麼時候有這麼崇高的思想覺悟?美國軍艦一入紅海,胡賽一發炮彈打過來,美國的目的就達到了!控制了蘇伊士,紅海,曼德海峽,就不怕你沙特不就範,聽命於美元石油霸權,這才是美國初心使命,當然對以色列幫助,打通供應歐洲通道,那是面子話,只要紅海上空有導彈無人機飛過,哪個船運公司敢冒險通過?

手握核彈的國家總統警示世界:大災難將至!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都說美國兩線輸血作戰,美國沒有精力顧及東亞,錯了,就在賴清德上台之際,美國及時派三艘航母對中國東海形成圍攻之勢,這是為台獨背書,還是繼續挑動朝韓戰端,還是為日本撐膽來挑戰釣魚島,製造事端?


手握核彈的國家總統警示世界:大災難將至!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看來美國心裡始終清楚,中國才是它的最大威脅,這不遠萬里,派航母戰鬥群到中國周邊,只有一個目的,向中國示威,為四股反華勢力撐腰,大膽預測一下:

美國意圖:美日韓菲,加上台獨勢力想在中國周邊造成多處戰火,製造多個烏克蘭樣板,朝韓對立,中日對立,中菲對立,兩岸對立,美國想坐山觀虎鬥,待各方消耗差不多啦,它美國才下山摘桃子,這和二戰前的美國相似,只是這一回是美國主動找上門,有意為之!


手握核彈的國家總統警示世界:大災難將至!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中國目前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四隻明虎(美日韓菲),還有兩隻暗虎(印澳),準確說是六隻虎,攻擊只在瞬間,台獨勢力正在被美軍日夜訓練,馬上就要變成豪豬刺蝟,而蔡英文聲稱,要把台軍變成「猛虎」,面對真真假假七隻虎,中國該如何應對?


手握核彈的國家總統警示世界:大災難將至!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手握核彈的國家總統警示世界:大災難將至!中國該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最簡單的例子是打群架里有一條鐵律:如果你一個人遇到被圍毆,你唯一能逃生或夠本的做法,就是找最近的一個或最弱的一個,往死里打,其它人看了會恐懼四逃!這個道理,毛主席用最直觀的說法簡單明了,給出要點,即: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所以,中國應對之招,就是揀最近的,最弱的敵人有生力量,堅決消滅,非常明確,就是台獨勢力!必須堅決消滅,不惜一切代價,用雷霆手段,用閃電速度,關鍵是要有鋼鐵意志,收復台灣,瞬間就會獲得全世界人民尊重,也會獲得美國人民尊重,更會獲得美國政府尊重,你把自己國家的領土用武力收回,其它承認一個中國的國家,包括美國,憑什麼還敢用武力威脅你呢?

如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執意強加戰爭於中國人頭上,那遲早都會發生戰事,那躲是躲不掉的,早打早醒悟,晚打晚醒悟,不打不醒悟!並且,不打還會丟掉台灣,製造成兩岸永久分裂,南北朝鮮就是實例!

武統台灣,不存在什麼北平模式,平津模式,長春模式,因為這是海島作戰,唯一可參考的就是海南島模式,但是,這是21世紀現代化戰爭,高精尖,陸海空天,無人機,常核兼備,航母戰鬥群體系作戰,這戰場變化,瞬息萬變,這用兵伐謀,伐交,伐兵,攻城是交織在一起,這七十多年的伐謀,伐交,伐兵都花費了巨大的代價,可是結果是什麼?最終等來的是台灣寶島要永久分裂,因此,最後剩下的攻城是唯一模式,就是純粹的台灣模式,武統過程中,不可預料的事,仍然是有可能發生,但是,這種14億人民共同意志的巨大力量,不可阻擋!中國人民解放軍七十多年的光榮稱號必將在解放戰爭中的最後一仗發出更為耀眼的光芒!

抗美援朝時期流行的一句話:用戰爭制止戰爭,打出今後的和平時代!用到當下的台海兩岸統一進程,恰如其分!

我們手握核武器,我們還害怕打核大戰嗎?前輩通過艱苦奮鬥,幾代人勇敢拼搏生產造出了核武器,我們後輩難道還沒有勇氣使用嗎?

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但絕不會忘戰,更不會好戰!中國人民不惹事生非,但絕不會怕事屈服!

祖國神聖統一大業,不傳下一代,必然在我輩生命中完成!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濱州網事早知道(6.18) - 天天要聞

濱州網事早知道(6.18)

6月17日下午,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召開2024年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傳達學習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聽取統戰工作情況彙報,審議相關文件,研究部署統戰工作。
局勢反轉,歐盟給俄羅斯送「大禮」,默克爾無望重出江湖 - 天天要聞

局勢反轉,歐盟給俄羅斯送「大禮」,默克爾無望重出江湖

澤連斯基的瑞士與義大利之行備受全球矚目,烏克蘭在此次訪問中取得了不小的外交成果。然而,要真正扭轉戰局,烏克蘭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甚至可以說,即便堅持到最後,烏克蘭也未必能夠穩操勝券。在這個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中,有幾個新的變數尤為引人關注。
菲律賓運補船強闖仁愛礁,與中國海警船發生擦碰 - 天天要聞

菲律賓運補船強闖仁愛礁,與中國海警船發生擦碰

根據中國海警發布的通報,6月17日凌晨5點,菲律賓一艘運補船無視中方警告,非法闖入仁愛礁附近海域,期間還和中國海警船發生了擦碰,中國海警依法對菲船隻採取了管制措施。 這條通報裡面隱藏著很多....
美國宣布擴大對俄制裁,俄:希望俄銀在中國開設分行 - 天天要聞

美國宣布擴大對俄制裁,俄:希望俄銀在中國開設分行

據新華社報道,金磚外長會期間中國外長王毅於俄下諾夫哥羅德同俄外長拉夫羅夫舉行會見。王毅指出,中俄關係立足於兩國根本利益,是兩國由此所做的戰略選擇。同全球形勢演進相應,兩國關係不以第三方為目標,不受第....
法國「左右共治」局面是否已不可逆轉? - 天天要聞

法國「左右共治」局面是否已不可逆轉?

在本月9日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由於法國執政黨復興黨所獲得的支持率遠低於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解散國民議會,舉行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  最新民調顯示,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在第一輪國民議會選舉中支持率位於各黨派之首。如果按目前的支持率,極右翼將可能成為國民議會的第一大黨,法國歷史...
副省級馮忠華,跨省履新 - 天天要聞

副省級馮忠華,跨省履新

據羊城晚報•羊城派6月17日消息,近日,中央批准:馮忠華同志任廣東省委委員、常委;經中央組織部同意,廣東省委決定:馮忠華同志任省委組織部部長。此前,馮忠華任海南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馮忠華(資料圖)公開資料顯示,馮忠華,男,漢族,1970年5月生,遼寧丹東人,1993年7月參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俄外長會晤確認加強合作,日本被曝將制裁中企 - 天天要聞

中俄外長會晤確認加強合作,日本被曝將制裁中企

據《中國日報》6月10號發布的消息,我國外長王毅於當天在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了會晤。雙方在重申中俄戰略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不受外界阻撓所干擾,進一步挖掘中俄合作潛力的基礎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