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江蘇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登記工作正在進行中。作為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經濟普查也被視為對經濟發展進行的一次「全面體檢」和「集中盤點」。江蘇省人民政府網、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的「在線訪談」節目邀請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顯東解讀我省「五經普」相關工作,讓社會公眾進一步了解、支持、配合經濟普查。
「全面體檢」摸清經濟家底
經濟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與人口普查、農業普查組成三大周期性全國普查項目。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規定,江蘇於2023年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
從普查的對象來看,本次普查為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換句話說,就是除第一產業以外的所有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無論是黨政機關還是社會團體,無論是寫字樓里的單位還是街邊商鋪,都是我們的普查對象。」王顯東介紹,經濟普查覆蓋的國民經濟行業十分廣泛,大家可以通過省「五經普」專題網站的「經普問答」欄目瀏覽查閱。
從普查內容來看,主要內容包括普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生產能力、財務狀況、生產經營等。在普查方式上,經濟普查在全面清查的基礎上,對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進行全面調查,對個體經營戶進行抽樣調查,對投入產出調查單位採取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
「經濟普查獲取的普查數據將用於維護更新統計基本單位名錄庫,這是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的『戶籍』檔案庫,也是我國政府統計工作的重要基礎。」王顯東表示,通過普查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可以深入了解我國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準確把握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特徵,為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更好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全面的參考依據,有利於推動經濟持續回穩向好。
首次統籌開展投入產出調查
與前四次經濟普查相比,本次有何新變化?「本次普查,普查對象總量大幅增加、經營模式多元複雜,首次統籌開展投入產出調查,增加了數字經濟、園區統計、能源生產和碳排放調查等相關指標內容,信息化手段應用也有新突破。」王顯東介紹。
具體來看,本次普查變化有「三多」。一是涉及行業多,此次「五經普」涉及國民經濟行業中19個門類、92個行業大類、453個行業中類、1322個行業小類;二是參與部門多,此次「五經普」共有49個黨委和政府相關部門的參與和支持,各部門統籌協調共同認真做好普查組織實施工作;三是普查對象多,我省登記在冊的各類經營主體已達1400多萬戶,與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相比,總量增加500多萬戶。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普查最大的變化是首次統籌開展經濟普查與投入產出調查。投入產出調查是為系統反映國民經濟行業間經濟聯繫而組織實施的一項大型調查,收集國民經濟行業及產品詳細的投入結構、投資結構數據。
王顯東說,在經濟普查年份統籌開展投入產出調查,統一調查時間,可以更加全面、系統地收集基層數據,有利於提高統計調查數據的協調性;通過統籌布置調查任務,可以消除重複調查內容,整合重複環節,有利於優化調查項目、減輕基層工作負擔;通過協調調查結果,更有利於實現經濟總量和結構數據的更好銜接。
嚴格審核確保數據質量
經濟普查工作是一項全系統、全行業、全方位、全部門的「大工程」。「為確保這次普查順利實施,江蘇成立了由49個黨委政府有關部門組成的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能通力協作。」王顯東說,此外,13個設區市、121個縣區和功能區均成立了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省、市、縣、鄉鎮四級普查機構共配備人員1.3萬名,選聘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共12.5萬名。
同時,堅持數據質量第一原則,「牢牢守住數據質量生命線」。一方面本次普查採用入戶採集、自主填報、部門報送相結合的方式獲取普查對象數據,減少數據採集環節人為干擾;另一方面強化普查數據處理系統功能,對普查數據進行在線「即采即審」,綜合運用大數據手段和多種分析方法開展驗證評估。統一組織事中事後質量抽查,抽取一定比例的普查對象進行數據檢查,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普查數據大概什麼時候可以上網查閱?」「填報的企業數據會不會被用在別的地方?」面對網友們關心的問題,王顯東解答說,根據有關要求,2024年底或2025年初,全國及各省「五經普」主要數據將會通過報紙、政府網站等渠道發布。「2025年,我省經濟普查詳細資料將會通過《江蘇經濟普查年鑒》對外公布。」
王顯東表示,普查對象提供的這些資料,都有明確的保密規定。「請大家放心,普查機構及普查人員對在普查中所知悉的調查單位信息將嚴格保密,相關信息有嚴格的規範和要求。如有違反以上法律法規或損害普查對象利益的情況,請大家向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或地方經濟普查機構舉報。」
監製 雙傳學 顧雷鳴
策劃 韓小平 孫巡 潘青松
統籌 王拓 唐澄
記者 王拓 李晞
主持 宗祺
攝像 王昊晨 趙宇 王瑞楓
攝影 王瑞楓
剪輯 王瑞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