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姐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中國卻笑到了最後。
據參考消息網最新消息,2024年新年伊始,美國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正式退出了伊拉克的巨型油田「西古爾納-1」油田項目,中國石油公司則取代美孚成為該項目的牽頭合同者,並持有這座油田最多的股份,份額為32.7%。交接儀式在當地時間1月1日上午,在伊拉克政府等多方合作者的見證下順利完成。
(牽頭合同者交接儀式)
所謂「牽頭合同者」,通俗來講,就是在多方合作中可以代表聯合體簽訂合同,並聯繫、組織、協調各方工作的單位。這意味著,在「西古爾納」這個伊拉克乃至全球最大的油田中,中石油將擁有最大的話語權,也將獲得最大的利益,而美國則將進一步失去在伊拉克的能源影響力。
(中國石油工人在伊拉克)
這不禁讓21年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行為看起來愈發可笑。
眾所周知,2003年3月,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聯合英國等西方多國,對伊拉克發起了軍事打擊。然而,之後的大量事實都證明,美國的戰爭理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那麼,美國真正的動機是什麼呢?最大的一個理由,就是石油。
伊拉克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擁有超過2000億桶石油的可采儲量。比如此次埃克森美孚退出的「西古爾納」油田,就有著極為巨大的石油儲量,預計可采至少200億桶(約27億噸)石油,而且石油品質相當上乘,含水量、采出程度、採油速度都很低。美國想要做的,就是控制包括「西古爾納」油田在內的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和地緣政治利益。
(埃克森美孚在伊拉克的油田)
然而現在看來,美國的計劃顯然沒有如願實現。
在為伊拉克戰爭花費了數千億美元之後,美國人才發現,他們根本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國際上,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遭到了廣泛譴責和反對,其國際形象和信譽一落千丈;在伊拉克國內,數以萬計的伊拉克平民死於戰爭,伊拉克國內社會動蕩,人道主義危機加劇,安全形勢不斷惡化。再加上伊拉克與伊朗逐漸走近,美國人在伊拉克幾乎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美國能源公司在伊拉克的運營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連埃克森美孚這樣的能源巨頭也無法在伊拉克堅持下去,最終黯然退場,放棄了曾經在「西古爾納-1」油田高達60%的股份和利益。
(美軍在伊拉克)
與此同時,中國卻在伊拉克展現了不同的姿態。
秉持著互利共贏的原則,中方與伊拉克政府和其他合作夥伴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伊拉克戰爭後,中石油是第一個進入伊拉克的國際石油公司,也是目前在伊拉克最大的外國石油投資者。
我們不僅幫助伊拉克提高了石油收入,為伊拉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持和幫助,為當地民生帶來了福祉,自身在伊拉克的業務也取得了可持續的發展,並為中國的能源安全和「一帶一路」建設增添了新的動力。如今,中企接替美國公司成為「西古爾納-1」油田項目的牽頭合同者,更是伊拉克政府及油田項目的其他合作方對中企的肯定和信任。
(中石油在伊拉克的石油項目)
美國在伊拉克「一炸一路」,花費巨資「成就」了自身外交政策和能源戰略的嚴重失敗;而中國在伊拉克「一帶一路」,為伊拉克帶去了和平和發展,也讓自身獲得了收益。這也就難怪有人說,美軍的伊戰白打了,反而讓中國「悶聲發大財」笑到了最後。顯然,當今的世界,和平合作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之道,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只會導致失敗和災難。